石塘网登录
石塘网

伍子胥真的鞭尸了吗?为什么?

伍子胥真的鞭尸了吗?为什么?

伍子胥真的鞭尸了吗?为什么?

1026人浏览最新回答 2022-08-11 06:20:57
回答
共11个回答
+关注

谢邀:

伍子胥鞭尸的典故,其实出自《史记·伍子胥列传》: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说的就是伍子胥在父兄被戮后,智过昭关,投奔吴国,导吴破郢,掘楚平王之墓,鞭尸三百,终泄心中积恨。

但是这事是否真的有呢?

首先,在《春秋》之中凡有乱臣贼子以下凌上之事发生,莫不口诛而笔伐。

楚平王虽然是一个典型的昏君暴主,但倘若伍子胥掘其墓,鞭其尸,恐怕仍旧会被《春秋》视为非分之道,大书特书,贬其为犯上作乱的叛臣贼子。

但《春秋》对此事记载只有五个字:“庚辰,吴入郢。”那么,或许真的并没有这件事吗?

我们再来看看记事较为详尽的《左传》同样寥寥数笔:“庚辰,吴入郢,以班处宫。子山处令尹之宫,夫概王欲攻之,惧而去之,夫概王入之。”

这里同样没有提到这个事情。我们再看看其他史料:

《国语》之《楚语》、《吴语》,先秦诸子,那么这事是从何而起?其实最早记载的是《吕氏春秋》,但要注意此书比先前那些成书要晚不少,其《首时篇》曰:伍子胥“亲射入宫,鞭荆平之坟三百。”,当然这里说的是“鞭坟”也就是抽坟头,可没扒开,只是不知道为何后来就演变成了“鞭尸”。

那么这究竟是本来就在民间不知从何起源的说法,经过加工进入了司马迁的耳朵里,还是他本身渲染和塑造伍子胥隐耻雪恨的烈丈夫气概呢?不得而知。

+关注

伍子胥鞭楚平王尸一事,应该发生在鲁定公四年(前506年)吳楚大战时。《左传》有记载此战过程,但无鞭平王尸之事。《史记*伍子胥传》记鞭尸事。《吳越春秋*阖闾内传第四》也记戮尸事,但与《史记》所记戳尸方式不同。不是鞭尸,而是"吳王入郢,止留。伍胥以不得昭王,乃掘平王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左足践腹,右手抉其目,誚之曰:谁使汝用谗谀之口,杀我父兄,岂不冤哉?即令阖闾妻昭王夫人,伍胥、孙武、伯嚭亦妻子常、司马成之妻,以辱楚之君臣也"。还有书讲伍子胥妻昭王之母等。考楚平王死于前516年,距掘墓IO年之久,踩腹挖目之说难以置信,《吳越春秋》之说近妄,而《史记》鞭尸三百之说,符合伍子胥睚眦必报性格。但《左传》无鞭尸及妻楚君臣之说。《吴越春秋》多文学语言,《史记》也有《离骚》之誉,很可能采自民间传说,增加可读性而已。《左传》未记,也许此类太不值得记载。但研究历史,应该慎重。《史记》采用民间传说入书不在个别。如楚庄王与齐威王都是三年不鸣之怪鸟;秦、楚两家都有借种君王问题等,情节很相似。史家重《史记》在于它的史家之绝唱,大众爱读《史记》多缘于它的文学性故事。司马是高手,严处尽严,轻松处活泼可爱。不亏史家高手。

至于伍子胥是否鞭楚平王尸,只能当吕不韦是否秦始皇生父等问题看待。有可能,无确且结论。

+关注

鞭尸在我看来就是一种迷信的说法,虽然现代在湖南湘西的的一些地方可能还存在这一些传说,但是现在的人你们不用在乎那些虚的东西,好好赚钱才是王道。

+关注

这事儿啊,伍子胥鞭尸算啥?忘记挫骨扬灰了!

司马迁的《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

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力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要是连《史记》都不能相信,那还能信啥?有人说伍子胥不会这么干,太过分了,《吕氏春秋》记载的是,伍子胥只是鞭打了楚平王的坟墓。

因为《吕氏春秋》成书较早,所以有人相信伍子胥应该是“鞭坟”而不是“鞭尸”。


这事儿现在还有争论,这里就不考证史料了,正常的想想伍子胥的经历,就明白他为啥会鞭尸了。

伍子胥原来是楚国人,他爹名字叫伍奢,是楚国的高官。高到什么程度呢?太子太傅。

伍奢,是楚国太子的老师,有权有势有前途。伍子胥在这样的家庭中,不说前途多么光明吧,至少是吃喝不愁的。

但是,楚平王听信馋臣费无忌的诬陷,杀了伍奢,还有伍尚。

伍子胥的亲爹和哥哥都这么被杀了,他为了报仇,只好逃走了。

这可是杀父杀兄之仇,伍子胥憋在心里这么多年,尽力帮助公子光,夺王位,整军备,终于打进的楚国。

但是楚平王已经死了,伍子胥憋了这么久才有了报仇的机会,心里会怎么想?鞭尸,不算夸张。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没经历过的,就不知道有多痛苦。

伍子胥这么多年每天想着报仇,会有多痛苦?这时候还管别人看法?

至于别人看法,孔子说:“子之复仇,臣之讨贼,至诚感天,矫枉过直。乳狗哺虎,不计祸福。大道不诛,诛首恶。子胥笞墓不究也。”


看吧,按照孔子的意思:没事儿,伍子胥做的没错。

伍子胥鞭挞楚平王之尸的事历史是有明确记载的。《史记.伍子胥列传》:“及吳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关于楚平王枉杀伍员父兄,伍子胥投吳借兵伐楚的故事,很多史书上都有明确记载,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伍子胥雪仇解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史记》的这一记载应该是可信的。

+关注

本人认为不可能是编的,楚平王杀了他一家。试想这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能轻易化解吗?。

+关注

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学院的吴恩培对此有过论述。现简单介绍吴恩培《伍子胥“掘墓鞭尸”及其证伪 》一文的主要论据和观点。


吴恩培认为所谓伍子胥鞭尸的情节乃后人虚构:

““掘墓鞭尸”乃为后世复仇之风炽盛时代所杜撰并加诸伍子胥头上的不实之辞。”

伍子胥鞭尸为虚构的主要依据:

1、《史记》前的最具权威的史书《春秋经》《左传》《国语》《公羊传》等对伍子胥“掘墓鞭尸”无任何记载。掘墓鞭尸,如果真的存在,在当时如此讲究周礼的春秋时期,不可能对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只字不提。

2、在秦始皇5年或8年成书的《吕氏春秋 首时》只记载了伍子胥鞭坟的行为:


王子光代吴王僚为王,任子胥。子胥乃修法制,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九战九胜,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随,遂有郢,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

3、比《史记》成书早40年的刘安所编著的《淮南子 泰族训》也只记录了鞭坟行为:


阖闾伐楚,五战入郢,烧高府之粟,破九龙之钟,鞭荆平王之墓,舍昭王之宫,昭王奔随,百姓父兄携幼扶老而随之,乃相率而为致勇之寇,皆方命奋臂而为之斗。

4、成书于公元前156到141年的《谷梁传 定公四年》只记录了鞭坟的行为:


易无楚者,坏宗庙,徙陈器,挞平王之墓。何以不言灭也?欲存楚也。

5、《史记》同时记录鞭尸和鞭坟:

《吴太伯世家》:

“於是吴王遂纵兵追之。比至郢,五战,楚五败。楚昭王亡出郢,奔郧。郧公弟欲弑昭王,昭王与郧公饹随。而吴兵遂入郢。子胥、伯嚭鞭平王之尸以报父雠。”

《伍子胥列传》:

“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

《季布栾布列传》则记录为鞭坟:

“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

6、成书于东汉的《越绝书 卷一》记录了鞭坟的行为:

“子胥救蔡而伐荆。十五战,十五胜,荆平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操鞭捶笞平王之墓而数之,曰:‘昔者吾先人无罪而子杀之,今此报子也。”

7、成书于东汉的《吴越春秋 卷四》详细记录鞭尸行为:

“吴王入郢,止留。伍胥以不得昭王,乃掘平王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左足践其腹,右手抉其目。”

春秋中和鞭坟、鞭尸类似的历史记录

1、斵子家之棺,即在棺材上砍一刀。《左传 宣公十年》:“郑子家卒。郑人讨幽公之乱,斫子家之棺而逐其族。”

2、齐懿公掘邴歜之父而刖之。即齐懿公玩出并砍去邴歜父亲尸体的脚。《左传 文公十八年》:“齐懿公之为公子也,与邴歜之父争田,弗胜。及即位,乃掘而刖之。”

3、卫出公掘褚师定子之墓。《左传 哀公二十六年》:“

出御之,大败,掘褚师定子之墓,焚之于平庄之上


4、晋文公发墓而扎营。《左转 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围曹,门焉,多死,曹人尸诸城上,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师迁焉,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凶也而攻之。三月丙午,入曹。”


总结

伍子胥鞭尸在战国晚期以前并无史书记录,直到秦始皇时期才在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中有鞭坟的记录,直到《史记》才有鞭尸的记录。

从《左传》中砍棺材、砍尸体脚、挖坟、挖坟扎营的记录来看,如果当时不管是伍子胥或者吴国伯嚭进行鞭尸或者鞭坟的行为,《左传》没有为此避讳而不记录的可能性。

从《左传》的无记录,到《吕氏春秋》的鞭坟,再到《史记》的鞭尸,伍子胥一步步被渲染为一个复仇主义者。

春秋无记录——战国晚期到西汉早期是鞭坟——西汉中晚期之后是鞭尸。

这就是伍子胥鞭尸的历史记录脉络。从有观点认为端午节来自伍子胥而非屈原来看,伍子胥在历史上确实有很多疑点。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关注

伍子胥鞭尸还是鞭坟,没有定论。鞭尸的说法出于史记,鞭坟的说法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早于史记百年,史料或许更真实些,不过司马迁也是史官,手上的消息也假不到哪里去。伍子胥铁定是泄愤了,采用哪种方式就不好说了。司马迁,身体有残疾或许有点低级趣味,哈哈

+关注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对伍子胥、孙武说:“为什么不乘胜追击,攻下楚国?”二人回答说:“楚国大吴国小,吴国远距离作战,军粮运输会发生困难,吴国通往楚国的侧翼,是唐国、蔡国。楚国将军囊瓦贪财,唐国、蔡国都怨恨他。要想彻底摧毁楚国,务必先得到唐国、蔡国的帮助才行。”阖闾听了,调动全部兵力与唐国、蔡国共同攻打楚国,与楚国军队在汉水两岸列兵对阵。

吴王的弟弟夫概侦查得知自己所率领的军队正面是楚国将军子常,将贪兵若,于是率领五千精兵发起猛攻,子常大败而逃投奔郑国。孙武指挥大军全线出击,楚君溃退。于是吴王乘胜前进,攻入了郢都。 楚昭王出逃,吴王进驻郢都。

楚昭王辗转逃到了郧地。郧公的弟弟怀说:“平王杀死了我的父亲,我杀死他的儿子,不也可以吗?”郧公担心他的弟弟杀害昭王,就与昭王一起投奔随地。吴军包围了随国,对随人说:“周朝在汉水流域的子孙全被楚国杀尽了。”随人想杀昭王,王子綦将昭王藏起来,自己装扮成昭王来对付他们。随人对于是否把昭王交给吴国占了一卦,不吉利,就谢绝吴国,没有交出昭王。

伍子胥没找到昭王,就掘开楚平王的坟墓,挖出尸体,抽打了三百鞭才罢休。

+关注

有鞭坟的可能一定鞭尸。鞭坟是鞭土,岂能消恨?鞭尸是鞭骨,刻骨深仇或可稍解。司马迁更懂得人性和事情的逻辑。讽刺司马迁的人必定心智不全。

+关注

我是史官,我来回答。

吴国在晋国的怂恿下,跟楚国的关系一直不好,闹脾气就掐架。

楚国两面受敌,加上后几位废青国君,开始没落。

有一天,吴国没忍住,直接冲到楚国,把楚国给打了,楚国差点就挂了,有幸有个人从大老远赶过来抬了一手。

此后,楚国就再也没出过门。

科普:伍子胥鞭尸楚平王

伍子胥之前是楚国的,但是他的老爸和老哥都被楚平王给杀了,他独自跑到吴国,给吴国效力。

借着这次打楚国,伍子胥把已经死了很久的楚平王挖出来直接鞭尸!这是有多大的仇恨。

刚才说到那个大老远跑过来支援楚国的就是秦国。

其实这个秦国呢,是很没有地位的,之前是给周国养马的,弼马温。

干得还挺好,当初周平王迁到洛阳也是秦国人护送过来的,周王以表感激,就把东周那块地给秦国人管理了。

秦国就是陕西大山的穷孩子,可是人家爱学习,其他各国在瞎几把打架,人家在奋发图强。

查看知识库全部提问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