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网登录
石塘网

什么是恋爱豆腐果?

什么是恋爱豆腐果?

什么是恋爱豆腐果?

1002人浏览最新回答 2023-05-04 11:30:02
回答
共2个回答
+关注

说起来,各地的小吃,如果挖掘其产生和流传的渊源,大都能找出一些有趣的故事来,这些故事,或浪漫、或离奇,或温馨、或感人,也许果真和传说一样,也或许只是后人附会,真实性多半无从考证,但能让美食在令人馋涎欲滴之外还有更多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美事。

烤豆腐作为小吃并不稀罕,在其他地方也能寻到踪迹,但将烤豆腐称作“恋爱豆腐果”的,全国或许只有贵阳。这浪漫的名字来源有多种说法,但寻根究底都归结为,早先的时候,贵阳谈恋爱的年轻人们,逛街时喜欢围在烤豆腐摊边,边吃边聊,于是,天长日久,烤豆腐就有了“恋爱豆腐果”之美称,而现在,和恋人一起去吃“恋爱豆腐果”,似乎也成了贵阳年轻人约定俗成的必修课。

许多老贵阳人吃肠旺面或牛肉粉(也是贵阳的名小吃)时,喜欢喊上一两个豆腐果搭配着吃,让粉面吃起来更爽口,所以,经常会在粉面馆的门口看到烤豆腐摊,就如大犀牛背上寄居的牛椋鸟,各得其所,倒也和谐得很。“恋爱豆腐果”就如一场烤豆腐和辣椒水的旷世奇缘。它们相遇之前,一个纯净如阳春白雪,一个火辣如江湖快手,恰似人世间最不可能结为佳缘的深闺里的大家闺秀与江湖游侠,在偶然的机缘巧合之下相遇,却成就了一对令人人都“只羡鸳鸯不羡仙”的佳偶。豆腐的清淡素雅衬托了辣椒水的火爆刚烈,而辣椒水的爽辣也成就了豆腐超越寻常的生命绽放。

“恋爱豆腐果”好不好吃,关键便是包裹在豆腐里的佐料,贵阳人俗称辣椒水。如果贵阳人告诉你谁家的“恋爱豆腐果”好吃,其实是特指他家的辣椒水做得好,如果辣椒水滋味平平,一般就难得有回头客再去光顾了。

既然辣椒水在“恋爱豆腐果”里的地位如此举足轻重,选择什么样的辣椒做主料就很关键了。一般,本地人都会选用贵阳花溪辣椒,经炭火烤制后做成糊辣椒面,糊辣椒面再调制成辣椒水,除了需搭配寻常的酱油、醋、姜末、香葱等佐料外,还有几样特别的佐料,其一是贵州特有的木姜子油,风味独特,其二是苦蒜(野葱),最后隆重登场的当然是切得细碎的折耳根(鱼腥草)了,木姜子油可以没有,但如果没有苦蒜和折耳根,特别是折耳根,便难以称为正宗的贵阳“恋爱豆腐果”。这样做成的辣椒水,辣、鲜、香、脆,回味无穷。

“恋爱豆腐果”的烤制也有讲究,烤架是带孔的铁皮架或用铁条编成的格栅状架子,燃料是碎木炭末加上米糠壳,小火慢烤。为了不碰烂豆腐,又保证豆腐受热均匀,在烤制过程中,摊主会用一块小薄铁片不时地将一块块豆腐从烤架上灵巧地翻起换面烤制,这样烤制的豆腐,便能达到外焦里嫩的效果。

“恋爱豆腐果”的吃味如它的名字一般,热气腾腾,缠绵又火爆,辣鲜香脆、软滑嚼劲俱全,让人欲罢不能。

当切成约两寸见方的豆腐被烤得恰到好处,形成一层焦黄柔韧的表皮,摊主用一块竹片从豆腐的一侧划开一道口子,手轻轻将豆腐一捏,豆腐就形成一个“小袋子”,再用勺子将辣椒水舀进这“小袋子”中,辣椒水就被豆腐“裹”住了。各种调料混合的美味辣椒水被塞进豆腐中,汁水顺着豆腐的蜂窝缝隙渗透到豆腐内部的每一个角落,烤制后带着韧性的豆腐包裹着美味的辣椒水,豆腐和辣椒水充分融合,一口咬下去,辣鲜香脆,满口留香。

那喜欢吃辣的,会嚷嚷着,让摊主“多放点辣椒水”;接过包裹着辣椒水、还冒着热气的豆腐,那心急的,会趁热咬下一口,舌头配合着牙齿的咀嚼在口腔里快速的翻动着豆腐,以免口腔被豆腐的热气烫着,热豆腐的外焦里嫩配合着冷蘸料的鲜香辣,一起在口腔中混合、翻滚,蘸料的汁水混合着等待美味的过程中早已在口腔里分泌出来的馋涎,让整个口腔充满着痛快爽利的满足感。

早先吃“恋爱豆腐果”时,并不像现在这样斯文地装在小碗里,用筷子挑着慢嚼细咽。那时都是直接拿手上吃,一口咬去,豆腐里包裹的汁水被挤压后,会顺着唇边流出,食客们为了不让汁水弄脏衣服,都拼命伸长脖子,要不就蹲在地上吃,让汁水直接淌地上,所以,那时候,吃豆腐果不弄脏衣服,也堪称一门技术活。

食客们围着小摊或蹲或站,根据自己的口味选一块烤得或嫩或老的豆腐。喜欢吃烤制得嫩一些的,豆腐的两面才刚刚有一些微黄,便会等不及的叫摊主“烤好了,快快快,可以吃了,我要这块……”;那喜欢吃烤制得老一点的,非得等豆腐两面都焦黄、略微发干才乐意。

人多的时候,豆腐烤制赶不上顾客的需求,还需站在摊边等候。这时,你看那些食客们,眼睛都盯着烤架上那长方形的豆腐块,被辣椒水的香味刺激着,咽喉间重复着吞咽口水的动作,一旦有一块烤好了,马上就有人嚷起来,“我要这块、我要这块”。那经常吃的有经验,一到摊边就会向摊主指定好要哪一块,然后淡定地在摊边等候,若后来者问起,摊主会说,那是别人定了的,断没有谁会去强行抢先坏了规矩。

想一个地方,念一个地方,逃不开对那个地方美食的眷念。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小吃里包含的元素或许会有一些改变,但“恋爱豆腐果”,在贵阳人心中,依然是那道让人难以割舍、令人回味悠长的美味……历史

“恋爱豆腐果”是烤豆腐果的雅号,它之所以有这样一个雅号,是因为它的流行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浪漫故事有关。

1939年,我国北部、东部、中部的大片国土已沦丧日本侵略军铁蹄之下,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日军还对西南大后方进行空袭。当时,贵阳也是他们袭击的重要目标。贵阳自被空袭后,警报频繁,有时一天几次。市郊东山、彭家桥一带是人们躲避空袭的藏身之地。彭家桥附近有一对年近半百的张华丰夫妇,在菜地里搭了数间茅屋,作为制造“烤豆腐果”场地,在这里做好的烤豆腐果拿到别处设摊和沿街叫卖。空袭开始后,这几间茅屋成了避空袭的场所,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张华丰夫妇因为空袭也不上街做买卖,他们发现躲警报的人往往腹中饥饿,又无法回家就餐,就将这几间作坊辟成店铺,向躲警报的人出售烤豆腐果。由于烤豆腐果速度快,吃起来简单,价格便宜,又能充饥,很快就打开了销路。

+关注

它是贵阳街头小巷里常见的美食小吃,这个平常而不起眼的豆腐,在当地人的手下就被做成了不一样的美食。它就是贵阳当地特色小吃豆腐果。豆腐果跟广西一带的酿豆腐做法味道完全不一样,跟云南和广东客家的包浆豆腐有个共同点就是都是用铁板做的,客包浆豆腐是用煎的,而豆腐果是用木屑烤的。

据说豆腐果最早在战争时期有个小商贩,盖了十几个棚屋。开始他在街头卖豆腐果生意,后来因为战争空袭很严重。他也就不出门了,就在自己家里的做做豆腐果,想吃的人都跑他家里来。慢慢的人们为了躲避空袭都跑他的棚屋来,饿了顺便买碗豆腐果,豆腐果便宜还能填饱肚子。于是他把十几间棚屋改成了避难所,提供给人们躲避空袭,还给避难的人们卖豆腐果,这样他的豆腐果很快就推广起来了。

一开始来这避难的人们吃豆腐果都是为了填饱肚子,吃完就走了。只有那些年轻的男女们买了豆腐果,情侣们一边吃一边谈笑。还有的年轻男女们是在避难的时候,买了豆腐果一边吃一边聊,慢慢的谈起了恋爱。于是豆腐果就被蒙上了一层爱情的味道,慢慢的豆腐果开始成为了情侣恋爱的美食。

豆腐果是小贩将切好的豆腐块,用柏木屑在带孔的铁板下慢慢烤,将豆腐的外表烤成金黄色。豆腐被烤得金黄并且鼓起来。这个时候用刀将豆腐竖着开一个口,将用生抽拌好的辣椒、折耳根酱加到豆腐里。

贵阳的豆腐果有2种,一种是上面介绍的以豆腐块制作的加料的豆腐果,还有一种是下面这种圆形的豆腐果,这种豆腐果跟上面的完全不同。除了外形不一样,这种豆腐果里面不是豆花状,有点像霉豆腐的质感,也就膏状的。它也没馅,吃的时候直接沾着辣椒酱碟就着吃,整体感觉是干并富有韧性的。

点评:烤好的豆腐果外焦里嫩,外表金黄很有韧性,内里嫩如豆花。吃不惯折耳根朋友可能会觉得有一些腥味,而喜欢吃折耳根的朋友一定非常喜欢这种当地小吃,


查看知识库全部提问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