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网登录
石塘网

秦国从秦孝公开始都没有出现昏君,秦国统一天下为何那么久?

秦国从秦孝公开始都没有出现昏君,秦国统一天下为何那么久?

秦国从秦孝公开始都没有出现昏君,秦国统一天下为何那么久?

1021人浏览最新回答 2022-08-11 06:29:40
回答
共4个回答
+关注

東方六國給了秦始皇機會一統天下!

+关注

秦国从秦孝公开始,后面的君王确实都非常有作为,至于统一天下为何花了那么长时间,说起来既简单也繁杂。

简单地说,秦国起步晚,基础弱,而其他诸侯起步早,底子厚,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弱。我们大多只看到秦国兼并六国时有多强悍,却很少了解秦孝公之前秦国多次被其他诸侯如何吊打的历史。

繁杂地说,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秦孝公继位时,秦国已经衰落

从秦穆公至秦孝公之间,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秦国曾几次险此灭国,多次被各诸侯国吊打,而当时其他诸侯国却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搞得当时的秦国都没脸参加中原诸侯国举行的会盟。

比如:秦桓公时,晋国曾发动诸侯联军一直打到咸阳,杀到泾水边上,秦桓公不得不与晋国签订盟约,被迫割让土地;秦景公时,作为诸侯盟主的晋国又多次攻打秦国,兼并秦国许多土地和城池;秦躁公时,西北的戎狄义渠率军几乎横扫整个秦国全境,掠夺大量财富后才收兵。

因此,在许多诸侯国的眼里,当时的秦国如同偏远的夷狄部落一样,谁都可以踹上一脚。正因为受够了中原诸侯的欺负,秦孝公继位后发奋图强,决定励精图治而重用商鞅,秦国才逐渐走上发展之路。

秦国实施变法后,国力开始强大起来,秦孝公在位期间,曾多次对其他诸侯发动战争,秦国如愿以偿,终于坐上了霸主之位。

但是或许是秦国底子薄,也或许是当时思想观念的局限性,秦国在之后的东征之战中没有特别大的进展。

秦昭襄王时期的东征之战频繁而又随意,没有明确的战略方案

在秦国历代君王中,秦昭襄王是一位非常英明的雄主,他在位56年,这一时期,秦国已经有了吞并六国的雄心,并且为此付诸了实际行动。

秦昭襄王一生共发动了近二十次东征之战,但由于战略目标不明确、战略方案执行不好,昭襄王的数次东征成效不高,使秦国国力损耗过大。

纵观秦昭襄王所发动的东征之战,有以下两点缺陷:

一是缺乏整体战略规划。

秦昭襄王虽然已经有了吞并六国的雄心,但思想上仍然受分封制的影响,东征之战没有一个系统的战略规划,与其他诸侯之间,有矛盾即开战攻取对方城池,有利益则马上修好归还对方城池。既想兼并天下,又安于各诸侯各自为政。

在这种矛盾思想的引领之下,一统天下的雄心便变成了只顾眼前的既得利益,没有一个长远的、整体的战略规划。

二是缺乏步步为营、巩固胜利果实的决心和策略

由于没有整体的战略规划,武将们攻城略地似乎变得非常随意,甚至往往是率性而起,只管攻占城池,不管后期如何坚守。

由此一来,统一战争变成了反反复复的争夺战,各自互损国力。比如著名的长平之战,秦军起初的战略部署是攻打韩国的上党,上党守军投降赵国后,秦军转而又攻打赵地长平,虽然大胜,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等到来年秦军再想攻打韩国时却已力不从心。

因为这两点原因,从一统天下的角度来看,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发动的近二十次东征之战没有消灭一个诸侯国,甚至在他死后,黄河以东曾经占领的地区大部分都已经丢失。

秦王赢政的统一之战打得异常艰辛

在很多人的眼里,秦王赢政“奋六世之余烈”,坐在祖辈的功劳薄上收获胜利果实,其实不然。真正具备雄霸天下之心并制定正确战略目标的人是赢政。

但是赢政继位时,秦国并没有强大到视诸侯如郡县的地步,而其他几国也并没有弱小到不堪一击的地步。甚至对于赵国、楚国、齐国来说,其国力并不比秦国差。

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动东征之战并最终兼并天下需要实力,也需要时间。而事实也证明,赢政在整个兼并之战中,确实耗费了很多时间。

比如攻打赵国时,秦军围守邯郸七年之久不敢轻举妄动,最后采取的战略是不强攻,而是不断蚕食赵国,步步为营,温水煮青蛙,做了七、八年的准备工作之后,使邯郸近似一座孤城,这时秦军才采取闪电战的方式,迅速攻克了赵国。

如果赵国很弱,秦军如史书中写的那么强大,何至于死守邯郸七年而不战?

综上所述,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之所以如此漫长,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

一是秦国的实力没有想象的那么强;

二是其他六国的实力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弱;

三是赢政之前的历代秦王对秦国虽有建树,但对统一大业的直接贡献(攻占城池)并不是很大,可以说真正的统一之战是从赢政开始的。

+关注

主要还是当时六国实力都不弱,而且在进入战国时代前的春秋,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实在太多,大大小小有一百多个吧,直到“三家分晋”即晋国灭亡,这才只剩下齐楚燕赵韩魏秦七国,也就是战国时期。一开始秦国并不是最强的,和其他六国相比也很一般般,最后秦国干掉了其他六国,主要还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商鞅

秦国在春秋时期其实也不弱,只是打不过东边的诸国,从下面的地图上可以看到,秦国对外领土的扩张主要在西南一带,春秋时期秦国几次想要出函谷关攻打其他诸侯国,但是都失败了,于是秦国就只好欺负弱小的西南方向的少数民族,比如吞并古蜀国。

西边的秦国

天时地利人和秦国都有

在战国时期,要说全国上下最团结非秦国莫属,最能善于变通的是秦国,我们都知道秦人拿起武器能上战场,放下兵器能耕作,从皇帝到百姓,他们都在励精图治,要改善命运,这是人和的表现。

要说占据地利,我们也可以看到西边的秦国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从秦国往东边进攻比较容易,要是东边的诸侯国想要去攻打秦国,则可以凭借函谷关天然的地势抵挡进攻。所以六国联合攻秦也拿秦国没什么办法。

对于天时,秦国不像其他的诸侯,粮食不够吃,需要在秦国采购,需要通过和他国做生意才能满足百姓日常需求。而秦国的优势在于,他们不论是在粮食,武器,还是人们的生活必备品等各个方面,都能自给自足,对其他诸侯国无依赖,也就是不怕被他国制裁。

秦国励精图治变法革新

进入战国(七国)时代,其实并不是秦国最强,当时的赵国、楚国等都还是很有战斗力的,秦国也不太敢单挑,打起来还是比较费劲。秦国首次尝到变法的甜头是商鞅变法,秦孝公大胆采用了商鞅的方法革新自我,所以开始逐渐变强。到了秦始皇时代,秦始皇又重用吕不韦、李斯等这样的人才,使得从秦孝公以来的祖上基业发挥作用,一举歼灭六国并统一。

吕不韦

再反观其他六国,不是享乐等死的,就是在维持现状,不思进取,比如韩非子就是韩国的公子,奈何韩王不用韩非的计策,最后李斯将韩非带回秦国,夺得韩非的毕生所学效力秦始皇。

秦国单挑六国胜算都不是太大

为什么秦国要用祖上六世之基业,最后在秦始皇这里才干掉六国?原因就在于六国还是很强大的,他们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打败。

秦国虽拥有其他六国没有的天时地利人和,但是秦国地处西边比较荒凉的地方,不像韩魏赵等国,在中原土地肥沃的地方,随便种种地,也能让百姓丰衣食足。古代打仗其中的硬核之一就是得有足够的军粮,还要有勇猛的士兵,有谋略的将军,这些并不是想要就能得到的。

秦始皇

秦国在发展的同时,其他六国也并没有闲着,招兵买马、南征北战,总有几个好战分子在阻挡秦国的发展,即是我们熟悉的六国合纵也没有干掉秦国。当然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六国联合打不过秦国,而是六国各怀鬼胎,想着自己心里的那点小九九,所以六国合纵什么都不是,最终秦国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将六国一一消灭。

+关注

从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总共历时141年。由于秦孝公继位的时候秦国只是一个弱国,所以才有商鞅变法。经过十余年的变法,秦国脱胎换骨从一个弱国变成了经济上的强国(军事上还没有出色表现)所以从秦国变强到统一的实际时间是120年左右。

这个成绩其实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公元前11世纪牧野之战后,周取代商成为天下共主继续实行分封制。经过春秋战国几百年的分分合合,天下逐步合并为几个大国。当时崇尚的家国天下里的“国”和今天的中国不是一回事,每一个男子从小被灌输的保家卫国的“国”就是他们自己待的那块地。这个阶段持续了多久呢?少说六百年。这是啥概念,整个元明清加起来也不过这点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秦人齐人楚人魏人赵人燕人韩人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大量姓氏后裔早就刻到骨子里去了。

更形象一点的比喻就是,陕西人打山西人(秦攻赵)陕西人打河南人(秦攻韩魏)陕西人打湖北人湖南人(秦攻楚),除此以外还有河北人打山西人(燕攻赵)河北人打山东人(燕攻齐)山东人打河南人(齐攻魏)。远交近攻合纵连横,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你要告诉这些相互之间有血海深仇的人民放下仇恨团结一心建立一个大帝国看他们不把你宰了。寻秦记里的项少龙已经替你们试过了。[呲牙]


如果只是靠军事手段能解决问题那倒好办了,秦国那个大杀器白起长平之战后就准备先灭赵国的。如果成功,秦统一天下的时间至少能提前二十年以上。问题是天下无敌的秦军真干不动,毕竟除了赵国其他五国联合起来拼死干,秦军也得怂。而且别忘了战国七雄七个君主七个上层阶级能在里面混的都不是省油的灯,当面好兄弟背后捅刀子的事儿都是驾轻就熟。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利益的延续。白起就是这么被干掉的。

即便是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从公元前247继位到公元前230年开始统一之战。其中也经过了17年的等待,因为他要先铲除嫪毐的叛乱,要剿灭吕不韦的势力,还要培养自己的力量(李斯王翦)。统一之战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都花了快十年,才从根本上摧毁了六国的统治阶级。

但是秦国明面上统一了天下建立了秦朝实行了郡县制。但是各地刚被征服的人民在六国余孽的煽动下都是不服的,很快借着苛捐杂税严刑峻法各种原因开始起义。一直到汉朝建立,中原的居民才从华夏族这个名字改成汉族人,再也不用山东人河北人山西人山西人这么分了。

查看知识库全部提问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