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
很想说说自己的想法与朋友们分享。
首先,应当说很多包子馆也好馄饨馆也好,他们做出来的东西确实格外好吃,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因为什么?因为他们是专业从事这项工作的,有些老字号店家号称百年(甚至时间更长)老店,几代人都在潜心研究这种技艺。既然是技艺,当然从理论到实践都是比较成熟的,而且在传承过程中日臻完美。尽管我们这些家庭主妇也好家庭主夫也好中的很多人自认为自己做得也很好吃,但我们毕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基本没有可能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这一件事。也可以说这就是专业和业余的区别。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应当搞清楚,你认为自己做得好吃,那只是你自己的口味或者是家人的口味,而专业店要研究的问题是,最大限度地赢得更多吃客的认可和信誉。
中华美食是一种文化现象,而文化发展的手段主要是传承。传承什么?传承它的基本技法,基本技法是什么?是前人多少代人智慧的结晶。我不反对创新,但是我们认真想一想,以包子为例,据说是诸葛亮发明的,距今已经一千七八百年了,谁能说清楚这么长时间包子都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呢?说近的,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你觉得有什么很大变化吗?有一句老话叫“万变不离其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其次,说说“窍门”的问题。以调馅料为例,不能否认各家专业店一般都有独门绝技,但这种独门绝技是外人轻易学不到的。当过学徒的都知道。什么“厨师长说漏嘴了”?!根本没有这种可能,这是商业秘密啊!谁都知道,干这行的,有些东西是不外传的,只有家传,就是说除非那个“厨师长”是你亲爹。
我始终认为,我们更应当把注意力放到基本技法上。比如说做包子的馅料,选猪肉的哪个部位口感会更好?都应当放些什么调料?各种调料的比例是多少?什么时间加什么调料?把这些最基本的东西搞明白了,比那些“窍门”更重要更有用。基本技法是基本功,是品质的根本保证。只有首先练好基本功,你做出的东西才能好吃。基本技法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它是被业界公认的“规范”,不论东北还是华南,虽然做出的包子口味不尽相同,但是做法不会有太大差异。不只是烹饪技艺,任何技艺不都是这个道理吗?不会走就想跑的便宜事是没有的。
不止一次地看到视频中有人教大家调鸡蛋韭菜馅还要加鸡精,说这样才好吃,那你做其他炒鸡蛋的菜是不是也要加鸡精呢?令人迷惑。也有人说要想馅好吃的“窍门”就是要加些香油、白糖、老抽。老抽是干什么用的?是提鲜增香的吗?还看到有人给大家演示包饺子,他连调馅、揪剂子、擀皮都不会,竟说他包的饺子怎么怎么好吃。凡此种种连基本技法都不懂的做法,还要把这些做法说成是“窍门”,你相信他做出的东西会好吃吗?反正我是不信。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不能不说,有些店家的东西好吃,确实在馅料里加了不应当加的东西,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这也正是为了迎合很多人的口味。什么口味呢?很多人过分地依赖味精鸡精蚝油之类的调味品,没有这些东西就不会做菜啦!不会调馅啦!不论什么馅都调成了差不多是一个味——味精蚝油味。我一贯主张一定要少放甚至不放这类东西,因为这些东西严重破坏了我们的味觉,会让我们越来越吃不出各种食材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鲜美味道了。道理很简单,总吃蜜再吃糖就不觉得很甜了,总吃糖偶尔吃一次蜜才会觉得更甜。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体会。
以上所说难免有不对的地方,请朋友们指正。
想吃店家味,还想知道为什么,到添加剂商店一看一问就清楚了。
手艺,调教都有关系
感谢邀请,外面的都放有香料,而自个做健康卫生,吃了放心
骨汤,肥六,老面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