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网登录
石塘网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霸占李元吉老婆,为何放过李建成老婆呢?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霸占李元吉老婆,为何放过李建成老婆呢?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霸占李元吉老婆,为何放过李建成老婆呢?

1004人浏览最新回答 2022-08-11 06:36:13
回答
共5个回答
+关注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将李元吉的老婆杨氏强行霸占,却放过了李建成的老婆,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是李世民的一种报复方式,而且只针对李元吉。


李元吉是高祖第四子,出生时因为母后窦皇后厌恶于他的长相差点被抛弃,幸得侍女陈善意心存怜悯,将他秘密接回抚养,并将实情奏报给高祖,才使得李元吉没有夭折在襁褓之中。可惜陈善意的善举没有得到回报,反而因事被李元吉害死。



唐朝建立后,李元吉被封为齐王,随二兄秦王李世民东征洛阳、讨平刘黑闼,屡立战功,受封上柱国、司徒、侍中、并州都督、左卫大将军等官职勋位。也许是在与二兄李世民并肩作战过程中产生了不愉快,导致后来的夺嫡政治斗争中,李元吉选择了站队隐太子李建成这一边,并不折手段的构陷谗害李世民,最终在玄武门之变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兄弟阋墙,李元吉手段卑鄙

太子李建成是因为秦王李世民的权势威胁到自己的储君之位,所以不得不组织自己的势力来对抗人才济济的秦王党,而李元吉公然站队太子这一边,其表现出来的对李世民的仇恨、厌恶是尤其明显。



一次,李世民陪同高祖圣驾临齐王府,李元吉觉得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刺杀李世民的好机会,于是让自己的心腹护军宇文宝提前潜伏在卧室,准备伺机刺杀李世民。李建成觉得风险太大恐不能成功,便制止了刺杀行动,气的李元吉当场愤怒的撂下一句话:“为兄计尔,于我何害!”(只是为大哥着想而已,对我有什么相干!)

另一次,李元吉和李世民陪同高祖到太和宫避暑,李元吉又对李世民动起杀机,对太子李建成说:“等我到了太和宫,就派精悍的将士抓住他。将他关进地窖圈禁起来,只开一个洞口递送食物。”这次计划又是在李建成的制止下没有执行。李元吉还经常在高祖面前诬蔑李世民,说他违抗诏令,私募死士、骄横傲慢分赏不均,结党营私树立个人恩德,反迹明显,宜速杀之。不过,高祖并没有应声,对于杀李世民,高祖的态度可谓是模棱两可,这自然让李建成和李元吉加紧了对李世民的构陷,急欲除掉秦王以解心头之忧。

玄武门之变,垂死挣扎的李元吉依然欲置李世民于死地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玄武门发动政变。李建成与李元吉来到临湖殿,发现不对劲,欲调头骑马返回东宫和齐王府。李世民在后面呼唤他们,李元吉心虚,在前面搭箭弯弓欲射杀李世民,但因为太紧张,三箭皆不中,反而是李世民从容搭箭射死了太子李建成。



这时尉迟敬德率领的精骑用箭射中了李元吉,李元吉跌落下马,恰在此时,李世民的坐骑受到了惊吓,带着李世民狂奔入玄武门旁的树林 里,因为马速太快,李世民重心不稳从马上跌落,倒地不起,李元吉迅速赶到,夺过弓来,准备勒死李世民,危极关头,尉迟敬德跃马而来喝止住他,李元吉知道不是对手,赶紧放开李世民,想快步跑入武德殿寻求李渊庇护,但尉迟恭快马追上他,放箭将他射死了,李元吉死时年仅二十四岁。

事后清算,李元吉最惨

为了斩草除根,李世民将齐王李元吉五子并太子李建成诸子全部处死,并从宗籍除名。李世民尤其痛恨李元吉,不仅杀他子,还强行霸占了李元吉妻子杨妃。



这还没完,李世民即位之后,为了掩盖自己杀兄屠弟的大逆罪行,于贞观二年(627年)将李建成、李元吉以礼改葬,将李元吉从齐王降格追封为海陵郡王,给了个“剌”的恶谥,贞观十六年(642年),又改封为巢王,但谥号不变。后又以第十四子,即李世民与原齐王妃杨氏所生的曹王李明作为李元吉之后,这一波操作真是六六六,把对李元吉的各种羞辱发挥到了极致,李元吉若泉下有知,估计棺材板都盖不住了。

不过,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成功后清算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其手段都差不多,两人的儿子全被处死,李建成被剥夺了太子名号,谥号也不好。但是,李元吉生前各种使计陷害李世民,手段毒辣残忍,李世民断然不会对他留情,霸占弟媳,生下儿子之后又过继给李元吉,这番操作,已经足够羞辱李元吉了。

+关注

太子李建成的妻子郑观音,李世民对其十分礼遇,高寿而终。

齐王李元吉的妻子杨氏,被李世民纳入后宫,为其生子,英年早逝。

同是兄弟之妻,李世民为何舍郑观音而取杨氏?这跟李世民个人情感和政治因素都有关系。

太子妃郑观音,抚养幼孤,高寿善终

郑观音出身北朝望族荥阳郑氏,荥阳郑氏自汉至隋唐,一直是北方著名士族,特别是北朝(北魏北齐)和隋唐时期,荥阳郑氏的名望达到巅峰,与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并称为“五姓七家”,仅唐朝就有十一名宰相出身荥阳郑氏,当之无愧是天下郑氏最显赫的一支 。

郑观音十六岁时嫁给唐国公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后来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李建成被立为太子,郑观音一下子变成了太子妃,如果不出意外就是将来的皇后,天下之母。

可玄武门之变彻底改变了郑观音的命运,不仅丈夫李建成被杀,她和李建成的儿子也尽皆被杀,只有她自己和女儿被李世民网开一面,侥幸逃过一死。

虽然郑观音年龄与李世民相当,且相貌“程云荐彩,喻日摛华,淑韵娉婷,韶姿婉娩”,是一名天生丽质的女子,但李世民对其十分敬重,并未据为己有,而是让她居住在长乐门,抚养李建成未成年的幼孤女儿,一直活到唐高宗年间才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齐王妃杨氏,委身皇上,英年早逝

如果说太子妃郑观音是出身名门望族的话,齐王妃杨氏就是名门中的名门了。

杨氏出身大名鼎鼎的弘农华阴杨氏,她是隋唐观王杨雄的侄孙女,而杨雄是隋朝宗室,是隋文帝杨坚的亲戚兼亲信,正因为这个家世背景,才能嫁给李元吉为妃。

杨氏天生丽质,花容月貌,让李世民十分动心。玄武门之变后,齐王李元吉被诛,其五个儿子也被斩草除根,同样只剩下李元吉的女眷,包括杨氏、其他妃子和女儿。

面对“玉貌雪肤,眉目如画”的杨氏,李世民毫不犹豫将其纳入后宫,百般宠爱,杨氏后来还给李世民生下一个儿子——曹王李明。长孙皇后死后,中宫缺位,李世民甚至动起了把杨氏册为皇后的念头,后因魏征强烈反对而作罢,而杨氏则在三十来岁就英年早逝。

对杨氏而言,丈夫和儿子尽皆被杀,已经是人生最大悲剧,自己一人孤苦伶仃,无人过问,能被皇帝纳入后宫并得到宠爱,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相对最好的结局了。

至于李世民之所以将杨氏收归己有,一方面是因为他对杨氏美色的欣赏和爱慕,将其纳入后宫是爱护杨氏最好的方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看中了杨氏背后的隋朝宗室势力,可以笼络他们为自己所用,有助于稳定政局,这种一举两得的做法自然是最佳选择。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关注

杨坚在世时,强行地把祖先安装到“弘农杨氏”的族谱之中,可见“弘农杨氏”势力雄厚之处。

杨氏出身于“弘农杨氏”,她与李元吉的结合,本来就是一场政治联姻。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后,把他的两位好兄弟杀死,李元吉的老婆杨氏也被李世民占为己有,也不能仅仅说是李世民的好色无度,这里面同样存在着李世民为了稳住弘农杨氏的目的,杨氏再嫁也同样是一场政治联姻。

(李世民与杨氏剧照)

杨氏是观王杨雄的侄孙女,她再嫁李世民,也代表了弘农杨氏对李元吉的支持从此转向了李世民,如果杨氏侥幸地生下一儿半女,如果生下的某个皇子又侥幸地被立为太子,那弘农杨氏可赚大发了。

所以,对于弘农杨氏来说,这是一个“分则两害,合则两利”的事情,对于李世民来也同样是如此,况且那杨氏还是“玉貌雪肤,眉目如画”的美人呢!

在历史上,要不是魏征的坚决反对,杨氏就要被李世民立为皇后了。

(杨氏剧照)

当然,对于杨氏这等女子,她们出生世家大族,本来就是各大家族联姻的产物,儿时享尽锦衣玉食,总也要为家族做点贡献。

至于她心里是怎么样想的,我们就不知道了,女孩子的心思还是别猜了,猜来猜去也是猜不明白。

李元吉的老婆杨氏是这样的一个结局,而李建成的老婆郑观音又是另一个结局了。

李建成被杀之后,郑观音一人孤苦伶丁地活到了七十八岁才逝去,对于一个女人、一个老人来说,孤独才是最可怕的敌人。

为什么李世民没有将郑观音也纳入后宫呢?有人说郑观音是李世民的长嫂嘛,所以李世民敬嫂如母,这就有点瞎扯了。

(郑观音剧照)

个人觉得,郑观音本人也不会同意,郑观音出身于中原郑氏之后,郑氏也是当时顶级的世家门阀之一。

李氏带有胡人习性,这种“蒸嫂报母”的习性,与中原郑氏正统的汉家衣冠是不可能共容的,况且李世民确实心狠手辣,连她的丈夫,儿子都杀了!

郑观音不同意,那是郑观音个人的想法,但李世民为什么没有强行来呢?郑氏也是世家大族啊?

为什么不就此联姻呢?

个人觉得,李世民不敢把郑观音纳入房中的重要原因,肯定还是因为隋炀帝的缘故。

杨广在位14年,因为对于国家的改革太过急躁,引起了社会矛盾的激烈,最后死于部将叛乱,唐取代隋。

“炀”是唐朝给予杨广的谥号,按《谥号》的解释来说,“炀”就是“好内远礼,去礼远众,逆天虐民”的意思。

(隋炀帝剧照)

在李渊的刻意塑造下,杨广不仅治国能力不行,而且还是一个荒淫无道的君主。

杨坚临死之前,杨广还调戏了庶母陈夫人,等到杨光继位以后,还干了更多人神共愤的事情。

比如有杀父、夺权、鸠兄、图嫂、欺母、戏妹,更有甚者——让宫女穿开档裤等等。

开唐之人都这么黑杨广了,那他怎么还会去犯错呢?特别是“欺嫂”这个恶名,李世民是一个聪明人,他当然不会犯下这个落人口实的错误!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关注

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原因有两点:一是年龄,二是仇恨,三道德。

一年龄

李世民于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时年29岁,大哥李建成38岁,而李建成的老婆郑观音应该在35岁左右,差不多已经人老珠黄了,而且还生育过数个孩子,这样“饱经风霜”的女人自然少了人惦记。自古皇帝最不缺的就是女人,纵然邓观音再怎么国色天香,最多也乘下一点鸡肋的丰韵了。反观李元吉,他比李世民小了五岁,他老婆杨氏比李世民小几岁就不言而喻了,即便李世民在若干年后才纳杨氏入后宫,杨氏也不过是信花之年的俏女子。所以,年龄是李世民做出不同选择的重要原因。

二仇恨

据记载,李建成一共有五男四女,九个孩子,而这几个孩子基本上都是嫡出,也就是说母亲是太子妃郑观音。而就在玄武门之变的第二天,李世民处死了10个小侄子,其中大哥李建成的五个,四弟李元吉的五个。这样一来,做为母亲的郑观音怎么可能忘记这笔血海深仇,李世民有怎么可能腆着脸向自己的嫂子献殷勤呢。所以,尘世太多的痛苦,让郑观音最终皈依佛门,也算是她最好的归宿。而杨氏正好没有生育的记录,有可能是李元吉纳的小妾,被处死的孩子也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所以,从心理上讲,杨氏也能接受李世民。如果她不从李世民,入寺庙为尼就是她唯一的出路。如此一来,杨氏也不会甘心沉沦,让大好的青春年华付之东流。所以,李世民与杨氏的结合看似也不可取,但是具备关键可行的因素。

三道德

国人固有“老嫂为母”的观念,而李世民的母亲窦氏在公元613年已经去世,因此从情亲上讲,李世民更接受郑观音一个母亲的形象,而不是往返于床榻之间的风月女子。如果李世民强纳了嫂子,必会遭到道义上的谴责,世人的嘲讽。反观李世民纳杨氏已经是几年后的事情了,因为当时玄门之变的阴云已经散去,没有人太在意一个女的归属。即使有人非议,也不会如一阵风,很快就过去了。因此,无论是在纳李建成妻子,还是李元吉妻子这件事上,李世民必须要在道德上做到避重就轻。


总结:世界上任何事情的存在与发生都有它的道理和客观的依据,有些事情可以拐弯抹角的去做,而有些事情即便改头换面,但它的内在东西不会变。普通人都懂的道理,做为一代雄才大略的帝王更清楚。不过,李世民在美色面前并没有免俗,也许是杨氏太漂亮了,不然的话,他不可能一直念念不忘。归根结底,只要有机会,多半的男人都会战战兢兢地游走于美色的边缘。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其他看法!

+关注

李渊从太原起兵之后,很快就打进了长安城,但他并没有立即自立称帝,而是改立隋炀帝杨广的孙子杨侑登基,是为为隋恭帝,李渊则自立为唐王。

在这个时候,李渊对李世民说,“天下基本都是你打下来的,应该立你为世子。”李世民拜谢,坚持不受,于是改立长子李建成为世子。


第二年,李渊建立唐朝,世子李建成也就成了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由这段历史可以看到,李建成和李世民在最初的时候,关系还是不错的,否则李世民也不可能将世子之位拱手让给李建成。

本来这是一幅“兄友弟恭”的和谐画面,但其中有一个人不高兴了。

谁呢?他就是齐王李元吉。

虽然在三兄弟中,李元吉的年龄最小,功劳也最小,但他的野心却不小。不过,李元吉想当上太子,难度不小,名份上他比不过大哥李建成,功劳能力上又比不过二哥李世民,那怎么办呢?李元吉也有自己的谋划。

李元吉的计划其实也很简单,他觉得,“只要能够除去秦王,夺取东宫太子之位易如反掌。”

所以他决定,先帮着李建成除掉李世民,然后再自己想办法除掉李建成,这样一来,李渊的儿子虽然还有不少,但嫡子就剩了自己一个,岂不是可以名正言顺的继承皇位?

于是,李元吉跑到李建成那里,对大哥说道,“秦王的功劳越来越大,为皇上所钟爱,殿下虽然为太子,但是并不牢靠,如果不早做打算,恐怕马上就会有祸了,请让我为殿下杀掉这个人。”

李建成被说动了,点头答应了李元吉的建议。为什么李建成会被说动呢?因为此时他也感受到了来自李世民的威胁。

随着李世民屡立战功,李渊先后封他为司徒、尚书令、中书令,前者是三公之一,后者是“三生六部制”中两省的最高长官,地位甚至高于宰相。所以,李渊对李世民的封赏已经达到了顶点。

即便如此,当李世民再次立功时,李渊封无可封,只好专门为他新创了一个官职——天策上将。天策上将位于三公之上,是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卫府之上。而且,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为天策府中官员,即所谓的“许自置官属”

所以李世民的职务是这样的,天策上将、太尉兼司徒(三公中的第一、第二位)、尚书令、中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十二卫大将军、秦王,无论爵位还是行政职位、名誉职位,到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虽然在名义上,李世民还是低于太子李建成,但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分庭抗礼之势。

李建成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但他并不想杀死李世民。

有一次,李世民随从李渊前往李元吉的府第,李元吉命令护军宇文宝埋伏在寝室里,准备刺杀世民。李建成知道此事后,制止了李元吉。为此,李元吉恼怒地说:“我这是为兄长着想,对我自己有什么好处!”

李建成采取的策略是,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只要将李世民踢出局就行了,并非一定得要李世民的命。所以,他一方面收买李渊宠爱的张婕妤、尹德妃,让她们日夜轮番在李渊耳边说李世民的坏话,而且有时候自己也亲自出手。

有人对李渊说,“突厥人之所以屡次进犯关中,是为了掠夺人口和财富,如果我们将长安城烧毁,将人口迁移,胡人的侵犯便会自然平息下来了”这样的奇葩言论不仅没有受到指责,反而得到了李建成、李元吉、裴寂的赞同,李渊也颇为意动。

这时李世民说道,“怎么能因有胡人搅扰边境,便迁都来躲避他们,使举国臣民感到羞辱,让后世来讥笑呢?……希望陛下给我几年时间,让我把绳索套在颉利可汗的脖子上,将他逮到宫阙之下。”

李建成则趁机诬陷李世民道,“突厥人不过来是来劫掠一番就走了,李世民假托抵御突厥的名义,实际上是打算总揽兵权,成就他篡夺帝位的阴谋罢了!”

李元吉的主要做法是——杀!

李元吉和李建成在对待李世民的态度上,是截然不同的,下杀手的总是李元吉在做,而每次李元吉给李建成出主意,也基本都是如何刺杀李世民。

不仅对李世民的态度如此,对待李世民的手下态度也是如此。李建成的主要做法是拉拢,而李元吉的主要做法则是——杀!

尉迟恭是李世民的得力部下,于是李建成写了一封信给尉迟恭,并送去了一车金银器物,表示想和他交往。尉迟恭义正言辞的拒绝了,为此,李建成大怒,与尉迟恭断绝了来往。注意,只是断绝了来往而已。

而李元吉则立即指使手下,到晚上去刺杀尉迟恭。尉迟恭得知这一消息后,将家里所有的门窗都打开,自己坐在屋子里安然不动,刺客虽然屡次来到院子里,但却始终没敢进屋。于是,不甘心的李元吉又向李渊诬告尉迟恭,将其抓入诏狱中,准备杀掉,幸亏李世民再三请求才保全了性命。不过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后来在玄武门之变中,李元吉被尉迟恭一箭射死。

作为对手,李世民不可能不知道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不同,所以在李世民的心目中,李元吉比李建成更加可恨。李建成为的是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而李元吉则纯粹就是想杀死李世民。所以,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对待两人的态度也有些微妙区别。

李世民霸占了弟媳,却放过了嫂子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李建成,还是李元吉,都是李世民政治上的对手,在政治斗争面前,没有心慈手软可言,只有你死我活。当李世民胜利后,他毫不留情的下令,将李建成的五个儿子,以及李元吉的五个儿子,不分大小,全部杀掉。

这是政治斗争的需要,丝毫心软不得,但在此之外,李世民并没有杀她们的妃子、女儿以及众多亲信。

李元吉的老婆,齐王妃杨氏,被李世民纳入后宫,并且还生下了一个儿子。可是,杨氏自始至终都没有得到李世民给的一个名分,她到死仍旧是李元吉的老婆。而且,李世民临时时曾特意嘱咐,不许杨氏陪葬在自己的昭陵。最最可恨的是,李世民和杨氏生的儿子叫做李明,后来竟然被高宗李治过继给了死去的李元吉当儿子,继承香火,这顶赤裸裸的“绿帽子”戴到头上,只怕李元吉死后有知的话,会被气得活转过来。

可见,李世民之所以强行霸占齐王妃,目的就是为了对李元吉进行报复,因为他对李元吉实在太恨了,至少有五次李世民差一点死在李元吉手里,而他的部下尉迟恭、段志玄等都曾被李元吉所杀或者折辱,就在玄武门之变当天,李世民还差一点点被李元吉用弓弦勒死。可想而知,李世民该有多恨李元吉。

但对李建成,李世民其实并没有多少恨意。这从后来李世民给他们两人的谥号上,可以看得出来一二。

李世民即位后,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号为“隐”,是为“隐息王。”追封李元吉为海陵郡王,谥号为“剌(la)”。

李建成的谥号为“隐”,意思是柔弱短寿,倒好像还有些惋惜的意思。而李元吉的谥号为“剌”,意思是刚愎自用、忘恩负义,可谓是恶谥中的恶谥了。

而且,在贞观十三年,李世民将自己的一个儿子李福过继给了李建成为嗣,并没有李元吉什么事。直到唐高宗继位后,才将李世民和杨氏所生的儿子李明过继给李元吉为嗣。其中的区别,宜仔细体会。

在这种心态之下,李世民对待自己的嫂子,太子妃郑观音时,态度就要好的多了。

说起来,郑观音家也是名门望族,她出身于北朝望族荥阳郑氏,父亲是隋朝的刺史,开府仪同三司,娘家势力不小,但这肯定左右不了李世民对待她的态度。

郑观音跟李建成之间的感情很好,李建成共有6子5女,其中有哪些是郑观音所生,史书当中并没有说明,但从《大唐故隐太子妃郑氏墓志铭并序》中可以看出,生性温良贤淑的郑观音对嫡、庶子女都关怀备至,堪称贤妻良母。

李建成死后,郑观音每日悼念亡夫、以泪洗面。李世民并没有为难大嫂,只是将其迁居于别馆。676年正月,郑观音在长乐门内的宫中去世,虚岁七十八。唐高宗照深切哀悼,礼有加隆。

综上所述,李世民之所以霸占弟媳,而放过嫂子,原因在于李世民痛恨李元吉,而对李建成则并非如此,对于大哥大嫂一家,李世民多多少少还有有些尊敬的。

查看知识库全部提问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