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网登录
石塘网

农村葬礼习俗能不能取消或简化?

农村葬礼习俗能不能取消或简化?

农村葬礼习俗能不能取消或简化?

1037人浏览最新回答 2022-09-08 12:54:20
回答
共13个回答
+关注

农村葬礼习俗能不能取消或简化?我的观点是可以简化,但不能取消。

农村的老人辛辛苦苦的劳累了一辈子。有的70岁了,80岁了还在自食其力。一点没给儿女增加负担。相反还在挣钱补贴孩子们。

一生只有付出,没有索取。如果一下子取消了。孩子们连一点尽孝的机会也没有了。

我们提倡的是父母活着的时候尽孝。你可以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买一些他们适宜吃的物品。

在他们行动方便的时候。带他们到外面走一走。一年出门玩上10天半个月。

让他们坐坐飞机。坐坐高铁。坐坐地铁。坐坐邮轮,让他们看一下外面的世界。

感受下祖国的繁荣昌盛。享受一下飞速发展的科技成果。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就是在他们寿终正寝时。也是含笑而去,没留半点遗憾?老人去世。也是喜事。是白喜事。

只要他活着的时候,我们尽到了孝道。死后没必要那么悲伤。当然我们也要老人风风光光的走完最后一程。

但是不可以太铺张浪费。葬礼不可以取消,但可以从简。我的老家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人去逝以后最多三天就下葬,也不请道士做法事,只请一个乐队,吹吹打打唱唱。渲染一下气氛。

有的地方就不同了。还请人看出葬时间,有的看上10天半个月才出葬,把人劳得精疲力尽。搅得整个村子不得安宁。

人们常说入土为安。也是对逝者的告慰,也是对邻里的交待。你把整个丧事做上半个月。你让左邻右舍怎么安宁。

并不是你在家中多放几天。就体现出你孝顺。父母在的时候你不管不问。死后你大操大办。这是赤裸裸的不孝顺。

你现在挣的是你的面子。逝者没有得到半点分文,我们应该把丧事办得节俭而风光。让逝者有尊严的走完最后一程。

现在城市里不许放烟花,鞭炮,不许烧纸。我看农村里也应该推行。

农村里经过了20多年的退耕还林。到处是树木葱葱,草木茂盛。

如果一味的燃放烟花和炮竹。很容易引起火情。现在留守农村人也很少。一旦发生火灾。人们感到力不从心。为了安全。还是不要那么任性。

将丧事办得节俭低调。人们仍然称颂你孝顺。只要父母生前你照顾得周到。你就是一个孝顺的人。

农村的葬礼,我今年确实参加了,是在河南的周口附近。我老公的舅舅过世了。舅舅是五保户,无儿女,一辈子一个人,是一个聋哑人。舅舅身边就剩下我的婆婆和老公的大姨唯一有血缘关系的人了,可是均年龄很大了,无力操办一切。家里的外甥和外甥女们就努力的为舅舅大肆的办了一场在当地比较风光的葬礼。请了白事班子,还有礼炮,歌舞,演出,整整一周时间。因为我们都是在外地过去了,家里没有太多的地方居住,我和老公在车里来回轮换住了好几天,痛苦不已。但是当时想只要能给舅舅好好安葬,再苦再累值得了。我是地道在城里长大的孩子,农村过世老人的第一次亲身经历,大摆流水席,光肉都不知道出去用车拉了多少。演出队伍两个大卡车,停在村子的两头,一个是豫剧,一个是歌舞,对台戏唱了四五个小时。我老公是男生,一会就一个说法要去磕头,一次要磕好久,看着他不会,跟不上节奏的磕头,其实偷偷的有点心疼他。但是我也知道这也是给舅舅最后一次尽孝了,应该的。当时我老公机械的忙着跟着老家的哥哥们一起,顾不得伤心难过,忙的焦头烂额。结果回来自己安静下来才知道内心的痛。还有戏班子专门来哭丧的,起灵时,还是震耳欲聋的音乐,地上要跪一地的人,反正我是跪了很久,直到自己不能独立站立了。

其实我个人建议真的应该简化这其中的繁琐,安静的送走逝去的亲人,用心缅怀。大操大办真的是辛苦了每一个人,劳累不说,真的需要这么大的排场么?其实安静的缅怀,适当的丧礼是应该的,没有必要整的太过于铺张浪费,在我看来,活着好好孝顺,去世安静送葬,是对逝者最大的缅怀。

+关注

匙主你好,说起习俗,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些传统性的习惯做法,久而久之,就被广大的人民群众普遍的接受和公认,并逐渐的被演化为一种定式,传承下来。特别是我们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和孔孟之道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的习俗是非常之多的,有思想的、文化的、道德的、礼教的等。

说起农村的葬礼,同样也是在经受了封建思想的习礼和醺陶,不同的民族和地区,形成了各式各样的葬礼习俗。解放前,尤其是富人们家出殡发丧,讲究和规矩那是一套一套的,都是因为地主、富农、资本家有钱,为了显的阔,大搞排场,而穷人,则就寥操从事,布衣裹体,入土为安。解放后,农民的生活有了好转,就连安葬老人也开始讲究和重视起来,在不断的探究和发展中逐渐的形成了一些风俗习惯,被人们所接受,比如,棺木入殓、披麻戴孝、三拜九叩、摔盆过火等。

但是,随着葬礼习俗的欲演欲烈,暴露出来的弊端和矛盾也是显而易见的,棺木对木材的浪费,坟头对土地的占用,土葬对地质的污染,厚葬对经济的浪费。因此,改革殡葬管理办法,改变过为的封建传统风俗,节俭、文明、时尚、进步的丧葬制度,成为国家和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倡仪,推行火化,留小坟头,鲜花祭拜,文明上坟,越来越被国人接受。

我对本地农村葬礼的一些风俗很是讨厌,而与我有同样感受的人也不少。葬礼一办就是几天,而且是动用几十口子人忙活,许多男人都不在家,就动用些女人来参加,许多人因耽误自己挣钱很不情愿,但又摸不开面子拒绝。最头痛的是,五服之内的,八杆子打不着的老婊亲们都要通知,前来祭拜随礼,一大帮的孝子披麻戴孝,出出进进的不知要跪多少次,磕多少头,五六十岁的人,几天下来累个半死。最后因分帐,兄弟姐妹动起手来,使得老人在天之灵也不得安生,真该改一改了,但谁也不敢迈出这一步,害怕执事和乡亲们说三道四遭指责。

很早我就做出过一个决定,等自家老人过逝后,一定带头破掉这些旧规矩,从简办事,省时丶省力丶省事、省钱,给乡亲们带个好头。为这事,还偷偷地约起兄弟姐妹妯娌统一了思想,并严格地保密起来。事也揍巧,今年的九月份,八十一岁的老父亲,在没有点任何征兆的情况下,一声不响的悄然离世了,头天晚上,还吃了不少饭,喝了点小酒,按时睡下,可第二天早晨,就再也没有自己醒来。由于母亲先于父亲过逝,他老人家一个在侧房睡,而根据情况分析,老人夜里还起尿了一次,看来是后半夜身体发过变故。

父亲的身体一直很硬朗,肠胃功能也很不错,每天的饭量那也是叫人佩服的,万没想到父亲会突然离世。消息传开,乡里乡亲都认为老人这样离去,那是自己和我们这些做女的修来的福份,应该好好大办场。然而,当我们全家给老人收拾体面后,我向在坐的亲人和族老们宣布了我早己蓄谋已久的想法,那就是精简程序、节俭料理,废除传统习俗,办一场文明时尚的葬礼。

第一、不用族里的主事掌柜,不用请族人帮忙,全部事物都由自家人办理,堂兄弟姐妹伯叔侄等。第二、老表亲之类的亲戚一律不通知到场,只是堂兄弟姊妹及其子女前来送驾。第三、本人一律不收礼金,任何人都不准随礼,包括乡里乡亲。第四、节省时间,只发一天丧,上午联系殡葬车火化,下午按照简化的流程,去公墓安葬,完事后众人吃顿晚饭便各奔东西。家人们一听我这决定,都纷纷说,你这样不怕乡亲们说话吗?我便铁了心的说,我是老大,发送我爹,我说了算,就这么办,好话孬话我担着。

就这样,我在我们村的丧葬事宜改革,迈出了第一步,用新的葬礼形式和内容,把老人入土为安,而且,打破了许多陈规旧俗,还受到了众乡里乡亲的高度赞赏,这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许多老年人遇见我都说,这样的葬礼,才是大家都盼望的,今后等自己到了这一天,一定让儿女也这么办,说我这是做了件大好事,做了件大家都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其实,时代发展到今天,社会进步与文明已经是主旋律了,丧葬事宜中,一些过于陈旧的陋习,理应抛弃。孝敬老人,并不在于给老人一个体面的葬礼,并不在于孝子们把葬礼办的多么隆重,而在于老人活着的时侯,让老人吃好、喝好、生活好,心顺、气顺、事事顺。葬礼办的再好,老人也无从感受到了,那都是做给活人看的,毫无意义。因此,殡葬事宜改革,从简、节俭、文明、时尚事在必行。

+关注

农村陋习!死者就需要安安静静的走,我以后死了可不希望死了还在家里放一晚上,一天,让一堆人围着我拜,人死的丑态为什么要让一堆人看呢???一点尊严都没有,还敲锣打鼓,哭天喊地的,整夜扰民,游街妨碍交通,应该最快的速度放进棺材火花,然后再墓碑前祭奠即可

+关注

苏北的红白喜事很繁琐,从亲人逝世到出殡,程序一道一道的,家人独立操办是一脸朦逼。这就滋生了专业队伍:丧葬一条龙服务。

大家明白,活人给过世亲人办隆重的葬礼,实际是给亲邻好友看的,每道程序走一遍,既为亲人尽了孝道,也挣了足够的面子。所以,摆排场,可以说是竭尽全力。

上个月去苏北参加一次葬礼,收取礼金4万3千多元,吃饭.做法事.抬冰棺花了将近5万元,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普通的老人去世。要是大家族,大富豪,那收.支是翻倍的翻倍。

农村并不富裕,大操大作只会给贫苦农民雪上加霜,用金钱测量出来的面子,很快会烟消云散,沉甸甸的人情债并不轻松。

取消不可,简化尚行。摆个灵堂,亲人们举行告别仪式,慎重把逝者送上山,安葬在事先选好的灵墓。

说到灵墓,在摆放灵位的山坡上,许多墓周围杂草丛生,已经超过墓碑的高度,看似好些年没有祭拜了再也没有当初轰轰烈烈的盛况。

在农村葬礼不仅仅是办个事,发送死者,更是维系亲情的重要手段。为送死者以当大事,是中国的传统,世间一切恩怨都随着逝者的入土烟消云散。矛盾再深都已解开,即使素来不和的人,只要死者办事都要来,坐在一起也不会起争端,死者为大。有时候面对生死,还有什么恩怨解决不了呢?

所以葬礼习俗取消不了,但是办丧事的奢靡之风不可長,封建迷信不可取。

+关注

农村葬礼习俗可以这样说:不能取消。但是可以进行改革摒弃某些陋习弊端,简化一些办事的流程。达到即把葬礼办的隆重体面,又不多花钱。

葬礼的习俗为什么取消不了?是因为长久以来的孝道文化,已经深入人心。一个人出生后,当时家里人为了庆贺小生命的降生,会摆酒宴请宾朋,实际就是向大家说俺家里又添了一口人;等到长大成人到了谈婚论嫁之时,家人又会欢天喜地招待客人,新人在天地桌前拜天地,五媒六证来见证天作之合;到了人故去后,举行葬礼宾朋齐聚,一是昭告世人,这个人交了面本了,从此与大家阴阳两隔,二则是追思故去的人,总结他一生的苦辣酸甜,是非功过。活着的人应该从这个身上学习那些长处,借鉴为自己所用,又有哪些不足之处,是我们应该引以为戒,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通过参加葬礼,泪水不仅是哀思,更多是洗刷自己的灵魂!这就是举行葬礼的最终的意义所在。

如果没有葬礼,大家会嗤之以鼻,会说他们做儿女不孝顺,会指责她们说死了爹娘,草草了事,和埋个狗差不多!所以,一个人故去,哪怕他家孩子再多,也没有一个去自己弟兄几个抬着埋了爹妈的。基本都是去请人帮忙办事情的。

有的会说,那葬礼其实就是孩子们拿着爹娘赚钱的,趁着爹娘死了大操大办,收人情礼!其实这个问题不怨子女,收礼与随礼是人情,是捧场!最初的随礼其实不叫随礼,大家知道,农村人基本都不富裕,再遇上爹妈有病,求医问药需要花钱,遇到个秧长的病,不说床前没有百日孝,光看病就把一个家庭给带回到解放前了。况且埋人办事还得一笔开销!此时亲戚朋友,街坊邻居的随礼,就相当于捐款赞助差不多。

这孝子明白事理,来而不往非礼也,咱家有事人家来了随了礼捧了人场,咱也得人家有事去帮忙去随礼,不能平白无故收人家的钱,心里不踏实!

人一口气上不来走了,后人要张罗着办事,其流程多而且复杂,每个村几乎都会有相当于红白理事会的吧,有他们来具体操作主持。

对于亡故人员的死亡后穿寿衣,烧倒头纸,通知亲戚朋友,给故去的人铺金盖银,放打狗饼,噙口钱,生丝乱麻火木炭,钻老盆眼,剪裁糊制引魂幡,哀杖等等永远都不会取消。

要取消简化的就是把办事大操大办,动辄一桌几十个菜,简化成四个或者六个菜,外加大锅菜,烟酒价格在十元左右。取消供馍事后像小山,吃不了都发霉或者扔了。改成一个供馍的钱交到柜上比较受大家的认可。简化谢孝到娘家去,让老表们再破费再费事招待,改为人埋出后,随时找个十字路口向娘家人磕头谢孝。取消回灵席,三七五七及祭日至近的亲属到场,其他不再接待比较好!

当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随大流不出格就行!

+关注

既然是一种习俗那就代表了是一种传统文化,取消或者简化习俗就等于是丢掉我们的传统文化,所以我是不赞成的。就像春节一样,有的人一方面又说那些春节习俗没意思,一边又说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这就是自相矛盾。

在农村葬礼可是非常讲究习俗的流程的,不是随随便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葬礼是需要专业的人来做的。在我们老家称呼他们为“道士先生”,平时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种地的农民,拿起道具他们又成了超度亡灵的“道士先生”。当然他们不是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道士,仙风道骨,还有一份潇洒的气质,倒是跟八九十年代香港流行的僵尸电影中的林正英老师演的道士有点像。

农村的道士先生在葬礼上做法事的流程也是经过上千的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师傅带徒弟,但是因为每个地方的风俗不同,所以道士做法事的流程也是不一样的。但都是在道士先生的指导下完成的。

比如在我们这里,病者临危时,子女及家人要到场日夜守侯,听其临终前的嘱托。病者咽下最后一口气,守在身旁子女及家人称为“送终”。然后就是一系列

1、穿戴寿衣

在农村很多老人在生前都会为自己准备好寿衣,在咽气前要把准备好的寿衣穿上,死后,家人要替死者擦脸,梳头,穿鞋,戴帽子。帮助穿戴寿衣的人也要有讲究,不能是平辈的人,要下一代人穿戴。

2、搭灵棚

搭灵棚的目的就是道士先生超度亡灵所用,叫做道场,里面会挂上许多道具画,上面是一些神鬼图,要持续三天。道士一班人马由吹喇叭的,打鼓,拔,敲锣,和一位念经师傳五,六个人左右。

3、报丧

报丧既是将死者之亲友,前来奔丧的亲友,有带纸的,有的送花圈。奔丧者有的给死者磕头,其守灵之子要陪前来奔丧者同磕。

4、入殓

将棺木移入灵棚内,将尸体安放棺内,称“入殓”,还要在关内放入用纸剪的鞋子、衣服之类的放在死者身旁。死者入殓时,家属及亲朋皆于两侧相送。

5、守灵

尸体入棺后,孝子轮流侍守棺侧,朝夕不离。灵前摆一供桌,中间供奉死者灵牌,两侧摆供品,供品主要是死者生前喜欢吃的馒头、米饭、各种水果等。守灵的时候道士先生会在前面念经下跪,孝子也要在后面隔着下跪。

6、拜五方

出殡头天晚上要拜五方,要把死者生前的一些旧衣物和谷草一起从家里一直边烧边走,出去的每条路上都要烧,烧的时候还要边喊一定要记得回家的路,这样死者就能找到回家的路了。

7、举哀

出殡前,将棺盖打开,让死者儿女、家属、好友最后瞻仰一下遗容,然后封棺,此时子女、家属以哭代言,嘱咐死者莫要挂念世事,好好安息。

8、封棺

瞻仰完遗容后,由木工左手执铁钉,右手握斧将棺材天(盖)钉死。当木工钉左边时,由孝子在嚎喊爸(妈)向右躲钉,钉右边时喊向左躲钉。

9、出殡

出殡一般在上午,要请村里的壮年抬棺,孝子走在前面,长子或者长孙拿着遗像,抬棺者在中间,后面还有一大群人抬着花圈等。

10、下葬

棺至墓地,将棺木放入坑内摆正,用塑料布将棺木裹严,然后将车上土倾卸棺上,送葬人用铁锹将棺木培严,在坟的周围摆放亲友送的花圈。返回的时候后人要在墓地附近带上一些树枝回去,树枝就是柴,谐音代表财,意味着后人发财的意思,回去之后要把树枝放在床底下。

12、圆坟

死者入葬后第三天,亲友去圆坟、添土、烧纸。

13、烧期

死者死后第7天,在家炉子内或烟囱根下烧头期,烧纸时摆上供品。第21天烧3期,烧3期时带上供品和烧纸到坟上烧,第35天烧5期,除带烧纸和供品外,死者的女儿还要买五盆纸花,同烧纸一同烧掉。第49天,烧7期,烧期结束。

这一套流程下来确实比城里的要繁杂,但这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在农村葬礼上老人最喜欢看的就是做道场。这些习俗其实就是表达一种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尊重,后人的一种宽慰。

不过这些年农村葬礼上确实也出现了一些让人不能接受的现象,这些现象让不少老一辈的人难以接受,比如以下这两种情况:

1、低俗表演

如今在农村流行请一些草根表演团队,目的就是为了活跃气氛,但是有的表演实在是辣眼睛、毁三观,演员们的穿着暴露不说,那语言也是粗俗不堪。一边是令人悲伤的场景一边又是辣眼的表演,让这种不堪入目的低俗表演和嬉笑为老人送行,这不仅是对逝者的不敬,也是最大的不孝。

2、攀比之风

近几年来,多地丧葬攀比盛行。除了为逝者烧纸钱外,还有为逝者烧纸屋、烧纸汽车、烧空调、彩电、手机的。更有甚者还有为逝者烧纸护肤品的,而这些往往要花费好几百元甚至更多。酒席也是极尽奢华,都是面子在作怪。

这种现象在农村确实应该制止和加以管理,但那些葬礼习俗我认为应该保留下去!

丧葬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现在已经简化很多。很多礼节简没了。

+关注

我们哪里葬礼很简单的。

人要死了就要通知大儿小女都到场,也是生死离别见最后一面。

死了第一件事就是看期,看最近那一天能下葬,择一吉日。

死了就要去拜孝,这个就是自己的儿子,身披重孝,去到村里磕头,请他们都来帮忙,告诉好久下葬。原来一个组的人都够了,现在一个村的人也就差不多了,我们又山区都是入验连棺材一起抬,至少四五十个人才可以。这就是最少的了。

人找够这个是大事,也有些不好找人的。

人死了就不能在床上了,就是把棺材盖子反过来,把死人放到盖板上。

然后点灯,烧纸钱,这个纸钱有讲究,烧三斤半,说的来生帐必须烧到够,要用称称。

找的帮忙的陆续都来了,专门有人分派工作,该做啥,事情很多的。

一般下葬期是好期,死亡的日期也好。道师也没有很多事。

下葬的地一般在原来也可过了,定了方向就挖金坑,这个也有点讲究挖坑的人要在坑里吃饭。这个要多炒些肉。让他们吃不完。以后主家也是吃不完用不尽的。

往山上抬的时候,道师要在棺材周围走一圈,念一会咒语,都是准备好的,他说起,马上就走了。

下葬要自己的亲儿子,把棺材盖抬三下,还有把死者脸上的纸取了,在倒点土,这个仪式做完,就是帮忙往上倒土,前面砌坟台。

人多一会就搞定了。

这个时候,又要烧纸,还要升火。

三天升火,烧纸。

第一个七天叫头七要烧纸,一共七个七。都要烧纸。

还有一百天,这个叫百期。

头周年。二周年,三周年这三年孝行满。立碑就圆满了

在我看到的已经就是最简单的葬礼了。

人死之后,入土为安,葬礼是活着的人对死者的尊重与缅怀,不能取消的。

但能简化。因为现在的葬礼已经变味,不是孝子贤孙对死者的哀思而成了一些有权有势的人,一种敛财方式。

还有一些人,老人活着不管不问,死后大操大办!

特别是大操大办,操心费力铺张浪费!还有那请戏班,可以说无聊至极!

支持葬礼简化,把死者归林入土即可。

+关注

如果什么事情简单化处理,人活着都无意义。老人死了自己埋,娶媳妇自己娶,那种没有情节话没意义。什么事情都有个度。关键是老人没了,直接去火化,你们这些做儿女的就那么忍心。

+关注

我是八十老人,我非常赞同简化葬礼。繁琐的东西浪费钱财,累伤后人。没意义。把准备后葬的钱提前给老人在世时用。

查看知识库全部提问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