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它是古代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所推崇的一种思想,中庸之道!其核心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为仁义礼智信。今天的世界,高科技,高度文明,高度自治;整个世界呈现多极化。但是人类的文明,永远不会丢失,只会更加强!
把“君”改成人民不就得了。
首先,忠君与爱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道家是提倡忠君的,儒家则着重提倡爱国。
道家是认为忠君的结果必然反映为爱国。
而儒家则认为“天行有常”,作为被统治者有权利推翻不“爱人”,不“仁”的“无道昏君”的,不像道家理解的那么直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其次,儒家作为平民阶层发展出来的新贵族,他们不主张无原则的盲从,首先他们要提倡“仁义”,就是存在一个服从统治的前提,要君王履行了义务,人民才会也履行自己的义务,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王对人民“仁”了,人民就给君王以“义”(义的本意就是“(我)手拿一把礼仪要求的戈杀了一头羊(供奉给上天)”),所以“三纲五常”的其中对应要求是“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正,子奔他乡;夫不正,妻可改嫁”。
至于说“愚忠”、“愚孝”、“愚贞”,则一般是道家流派及其分支的法家流派所提倡的。
第三,儒家“爱国”的前提,如孟子就讲究“仁者无敌”,坏的君主是“独夫民贼”,“人人得而诛之”,可以进行“天命之变革”,就是“革命”,正因为这一思想,很多统治者对孟子都颇有微词,意图让其被驱逐出孔庙。
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上古儒教的道家学派是讲究“忠君”的,而上古儒教的儒家学派则是提倡“爱国”的,所以后来在汉武帝时期儒家升格为中古儒教教主之后,君权和相权的争斗一直是社会集中矛盾的主流。
追随者。不是每个人都能知晓天地,但是我们可以追随他们,追随这些先知先觉者
忠民爱国吧。忠于个人是不妥当的!
当然需要!
“忠君”,忠诚于有道的领导。子曰:“以道事君,不听则止”。蝇营狗苟之辈当主帅,你跟他干什么?这些人自己都找不到奋斗目标。你跟着他们混,一定会把你当奴才使唤,最后还会把你卖掉!
“爱国”,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岂能不爱之?
把“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例:(宋)岳飞。
换成:“为了祖国的利益与尊严,愿流尽最后一滴血”。例:抗美援朝中的,黄继光。
我们的儒学文化研究专家们,动动脑子,不要照本宣科的在读《论语》,朗颂《三纲五常》,学习一下毛泽东,把马列主义“中国化”。把儒家文化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让它“21世纪化”。不能办吗?
如果,照本宣科、死板硬套、原汁原味、从孔坟中将孔子的骨头,精神骨髄直接抖搂及现代人,那,恐怕国人无一人享受,别说欧美人。
国学、儒家文化的专业工作者,
一一历史的使命!
从道理来说现在仍然是适用的。过去的忠君,应该理解为现在的忠于统治者、忠于领导者,而爱国是自古以来就应该爱国。因此古代的忠君爱国就是现在的忠于领导者、热爱自己的祖国。
我觉得这话题可以问问那些搞企业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