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网登录
石塘网

宋仁宗真的被埋没了吗?

宋仁宗真的被埋没了吗?

宋仁宗真的被埋没了吗?

1019人浏览最新回答 2022-08-11 15:25:53
回答
共3个回答
+关注

宋仁宗赵祯很少有人说起,但是,他那个时代出名的人却是很多,包拯,范仲淹,苏轼,苏辙,苏洵,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包括科学家沈括等等。

这么多名人的出现,代表了仁宗时代的繁荣昌盛。

宋仁宗,这位宋朝的第四位皇帝死后,讣告发到了辽国,“燕赵之人远近皆哭”。连“虏主”也握着使者的手,说:“四十二年不见兵戈矣”。一个皇帝的死,引起本国人的流泪痛哭很正常,引起邻国的国主和百姓也痛哭,确实不多。

宋仁宗赵祯,实际上没有太祖赵匡胤的雄才大略,也没有宋徽宗的多才多艺,他的特长,就是对百姓,对臣僚的宽容,就是“仁”。

在行政上,赵祯尊重管理部门的自主权。据记载,曾担任两次枢密使(国防部长)的夏竦去世。仁宗打算赐一个“文正”的谥号给他,不料,负责考核官员的刘原父说:“给谥号是我们主管部门的事,我们是很负责的,再说他也不够格”。司马光也上书说,给他“文正”的确有点高了。

于是,赵祯收回成命,最后给了厦竦一个“文献”的谥号。一个皇帝,想给一个官员荣誉称号,要是在别的朝代,大臣肯定会一致大喊“皇上圣明”的。

赵祯对读书人非常宽松,不搞文字狱。苏辙参加进士考试,在试卷上写到:“我在路上听说宫里有美女千人,终日饮酒作乐,纸醉金迷,皇上不关心百姓疾苦,也不与大臣商量治国安邦的大计”。

苏辙道听途说,便敢在大考的卷子上中伤皇帝,这要在清朝,就直接满门抄斩了。考官们也认为苏辙胡说八道,赵祯却说“朕设立科考,本就欢迎敢言之士,苏辙一个小官员敢于如此直言,应特于科名”。苏辙反而给了提拔。

成都有位读书人,给太守献诗:“把断剑门烧棧阁,成都别是一乾坤”。太守说这是要造反啊,随即将其押解进京。宋仁宗赵祯知道后说:“这位老秀才是急着当官,写首诗泄私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一个官做”。于是,这位秀才被授与司户参军。

包拯被调进朝里当了御史大夫中丞,就是搞弹劾贪官的检查官。张尧佐是仁宗宠爱的妃子的大伯,在侄女的关照下担任了三个朝廷要职,包拯觉得不合适,每次都要与仁宗赵祯争论不休,要求弹劾他。甚至,当面有唾沫喷到仁宗的脸上,仁宗也还是擦擦脸,接着听。

仁宗回到宫里埋怨宠妃道:“你只知道你大伯张尧佐,却不知有了御史中丞包拯啊。”

据考证,中国从黄帝到清溥仪,合计4643年,一共出了559个皇帝或是国王。其中在位四十年以上的不足二十人,但也只有宋仁宗赵祯,在位时最为稳当,这与他的“仁政”是分不开的。

宋仁宗赵祯虽然被埋没了,少有人提起,但是他那个时代的繁荣,却是标榜史册的。

+关注

宋仁宗为何能创史上最繁荣时代?这与他胸怀仁义、宽厚待人的行事风格不无关系。

一、宋仁宗是个勤俭节约的皇帝。

宋仁宗贵为天子,但特别省 吃俭用。他在家宴上常穿一再洗过的衣服,床褥多是用粗绸制成。据宋朝陈师道《后山谈丛》记载,有一次,时值初秋,官员献上蛤蜊。宋仁宗问:“这是从哪来的?多少钱?”答说每枚1000钱,共28枚。宋仁宗很不高兴,说:“朕常常告诫你们不要奢侈,现在一下筷子,就得花费28000钱,朕吃不下!”

一天,赵祯处理事务到深夜,又累又饿,很想吃碗羊肉热汤,但他忍着饿没有说,第二天,皇后知道了,就劝他:“陛下您这么辛苦,千万要保重身体,想吃羊肉汤,随时说就好了,为什么要忍着呢。”仁宗对皇后说:“如果我今天吃了羊肉汤御厨就会天天都杀羊,一年下来要几百只,以后只会杀更多,就因为我今天想吃,做不好的榜样,而且又伤生害物,实在不忍心,所以我宁愿忍一下饿。”

魏泰《东轩笔录》记载了一个小故事:一天早晨,宋仁宗对近臣说:“昨夜朕饿了,夜不能寐,想吃烤羊肉。”近臣说:“陛下为何不降旨要烤羊肉?”宋仁宗:“朕听说皇宫每次有索取,外面就会以为这是一种制度,朕害怕因此而导致外面每天夜里杀羊,来给朕准备,这样会杀生很多。”于是左右高呼万岁,相信这一声万岁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呼喊。

二、宋仁宗非常体恤下人。

皇帝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习惯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能为他人着想的少之又少,但宋仁宗算是其中难得的一个。《东轩笔录》记载,有一次,宋仁宗在散步,时不时地回头看,随从们都不知道皇帝要干什么。宋仁宗回宫后,对嫔妃说道:“朕渴坏了,快倒热水来。”嫔妃觉得奇怪,问宋仁宗:“为什么在外面的时候不让随从伺候饮水,而要忍着口渴呢?”宋仁宗说:“朕屡屡回头,但没有看见他们准备镣子(水壶),如果朕问的话,肯定有人要被处罚了,所以就忍着口渴回来再喝水了。”如此好皇帝,历史上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赵祯对人宽厚和善,对人仁慈。有一次吃饭时突然吃到了一粒沙子,牙齿一阵剧痛,他赶紧吐出来,对宫女说:“千万不要说我吃到沙子,这可是死罪啊。”对待下人的过失,赵祯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的难受,而是下人因此受罚,可见他的确很仁慈。

三、宋仁宗思想开明,胸怀宽广。

宋祁是仁宗时的大臣,他风流倜傥,英俊潇洒,又一次上朝路经繁台街,恰好被仁宗的嫔妃看见了。这个皇帝的女人不顾皇家身份地惊叫了一声。这次邂逅让让宋祁心绪难平,浮想联翩,宋祁就写了一首意惹情牵的情诗。这件事最后让宋仁宗知道了,换作别的皇帝,宋祁就死定了。然而宋仁宗知道后,并没有怪罪于他,并且成人之美。下了道圣旨,将那位钟情于宋祁的宫中美女赐給了宋祁。

能把自己的嫔妃送人的皇帝古今又有几人?

宋仁宗思想开明,能容人。苏轼的弟弟苏辙参加进士考试,居然胆大包天地在试卷里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说,在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皇上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商量治国安邦大计。”其实苏辙这些话纯属道听途说,完全与事实不符。考官们打算给苏辙治罪,但宋仁宗听说此事后,却说:“朕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是要欢迎敢言之士。苏辙一个学生,敢于如此直言,应该特予功名。”于是苏辙反倒考上了进士。这如果赶上“康乾盛世”,灭三族是必然的。

四、宋仁宗爱民如子。

宋仁宗对子民仁慈,对他国之民也常怀仁爱之心。有一次,出使北方的使者报告说高丽的贡物越来越少了,提议出兵。宋仁宗说:“这只是高丽国君的罪过。现在出兵,国君不一定会被杀,反而要杀死无数百姓。”所以最终没有发兵。

施德操在《北窗炙录》中记载,一夜宋仁宗在宫中听到很热闹的丝竹歌笑之声,觉得奇怪,问宫人:“此何处作乐?”宫人回答:“此民间酒楼作乐处。皇上您听,外面民间是如此快活,哪似我们宫中如此冷冷落落也。”宋仁宗回答说:“你知道吗?正因我宫中如此冷落,外面人民才会如此快乐,如果我宫中像外面如此快乐,那么民间就会冷冷落落也。”民间的快乐胜过皇宫,这就是宋仁宗。所谓“以民为本”、“爱民如子”,宋仁宗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了。

在中国历史上,能像宋仁宗这样,拥有最高权力还能谨慎行使权力的少之又少。虽然宋仁宗不够铁血,不够强权,但他治下的大宋王朝,人民安乐,经济繁荣。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就出现在此时。正如有人说的,“仁宗虽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皇帝)”。

+关注

仁宗赵祯1018年被立为太子,1022年登基至1063年驾崩,在位42年。仁宗时期被后世称为“仁宗盛治”。

仁宗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能够推己及人,体恤百姓。被后世喻为“守成仁主”。

对外:夏人犯边,御之出境。契丹渝盟,增以岁币。于是国泰民安。

对内:在位四十二年,搜揽天下豪杰,不可胜数。既自以为股胘之膂。广纳谏言,抑内降,正朝纲。

对民:仁宗时期,灾害多发,也是历朝罕见,民生艰难。但仁宗减膳撒乐,旱而撒盖,雨而徒跣。其祷祈之切至,“移灾于朕躬”,是以天见其诚,民感其仁。

仁宗时期,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静,士农乐业、文武忠良。”

仁宗不安于守成,立志改革。他多次以天下事责大臣,意图明显。1043年,在仁宗责令下,范仲淹等人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十项改革主张,仁宗予以采纳,颁行全国,史称“庆历新政”。

1060年,鉴于三馆秘阁藏书缪乱不会,下诏:“……宜开购赏科,以广献书之路”。仁宗时期是北宋文坛、诗坛、词坛最繁荣时期。

1063年,仁宗驾崩。“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四境之内罢市哀悼。(辽)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辽道宗握住使臣之手号啕痛哭,“四十二年无兵革矣。”“我要给他建衣冠冢,寄托哀思。”此后辽历代皇帝“奉其玉容为祖宗”。

仁宗宽容仁厚,性格柔弱游移,虽不是奋发有为的英主,但他统治时期宋朝政治、经济、文化却呈现出盛世景象。他个人也受到百姓的爱戴,外邦的尊敬。这样一位皇帝如果被历史遗忘,如若回到当朝恐引起世人惊愤吧。

查看知识库全部提问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