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网登录
石塘网

宋襄公是一位仁义的君主吗?

宋襄公是一位仁义的君主吗?

宋襄公是一位仁义的君主吗?

1002人浏览最新回答 2022-08-11 06:32:38
回答
共6个回答
+关注

宋襄公是商朝之后,宋国有很多殷商遗风,比如说人牲,宋襄公欲称霸诸侯,曾经约一批小国盟会,其中鄫国国君鄫子迟到,被宋襄公杀了祭祀河神。



宋襄公还十分好战,曾经干涉齐国,拥立齐孝公,扣押滕侯,讨伐郑国,叫板楚王,按照今天的标准应该算不上特别仁慈。

不过宋襄公也有信义的一面,他曾二让君位于有贤才的庶兄目夷,推心置腹的对其委以国政,使宋国大治,他能守齐桓公之约,能急晋文公之困,约衣裳之会就不备兵甲,泓水之战敢列堂堂之阵。



平心而论,宋襄公并不仁义,反而噬杀好战,他为人死板,食古不化,但他又有原则,讲信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



宋国其实有一定实力,但是作为殷商之后,宋襄公称霸是上至周天子下至天下诸侯都不能接受的,大家能容忍楚蛮称霸,也不能接受宋襄公这个正牌公爵。宋襄公称霸的理想注定是黄粱一梦。

+关注

我是尚武先生,我来回答。

宋国的开国先祖是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武王伐纣以后,并没有杀死纣王的儿子武庚,而是让他管理约束殷商的遗民,又派了管叔、蔡叔在附近监管。武王死后,因成王年幼,周公代行国政,由此流言四起,管叔、蔡叔和武庚趁机叛乱。周公平定叛乱后,改派武庚的伯父微子启到原来的殷商之地建立宋国,所以微子启是后来宋国的始祖。在某种程度上,宋国是商文化的继承者,所以孔子曾说,商代的礼仪我能说出一些,但是现在的宋国已经难以提供考证的依据了。在众诸侯国中,宋国的地位一直不高,地域也不大,是夹在诸大国中间的一个中小型国家。 宋襄公名叫兹甫,本是宋桓公所立的太子,但在桓公病重的时候,他却主动提出要将国君的位置让给自己的异母哥哥目夷。

桓公觉得他非常讲道义,能够像古人一样让出权位,是最合适的国君人选,所以没有同意,还是坚持让他继位。宋襄公即位后,就让哥哥目夷做了“相”来辅佐自己。这时宋桓公还没有下葬,正好齐桓公举行葵丘会盟,宋襄公也赶去参加—从此事可以看出宋襄公对于霸业的热心,以及对于齐国的拥护。

可能就是在这次会盟上,齐桓公嘱托宋襄公,在自己死后支持太子公子昭继位。桓公死后,齐国陷入混乱,竖刁、易牙之辈想改立公子无亏为齐君;宋襄公召集诸侯前去平乱,但因为其号召力有限,只有几个小国出兵跟随。齐人听说诸侯来讨伐,便杀了无亏、竖刁等人,迎立公子昭为齐孝公,宋襄公由此在诸侯间有了些名声。 齐桓公死后,霸主之位空缺,宋襄公非常想成为新的霸主。目夷劝告他说,我们宋国是小国,硬要出头当霸主,会自取其祸的。

但宋襄公不听,依旧忙于举行会盟,并且纠集一些小国家,要和南方的楚国较量。他与楚国约定好双方都不带军队来会盟,结果被楚国事先埋伏的军队俘虏,后来在鲁国的调停下才获得释放。回到宋国后,他没吸取教训,反而更加积极准备战争。他先是出兵讨伐郑国,郑向楚求救,楚出兵攻向宋国国都,宋襄公不得不回师,两军在泓水相遇。那时正是冬天十一月,河水非常冷,目夷建议不要等楚国军队渡过河再打,而应该趁他们在河中的时候就下手,这样就算敌众我寡,还有几分胜算。但宋襄公不听。等楚人渡完河,还没有排列好阵势,目又催促宋襄公赶紧进攻,他却说一定要等对方布好阵,才可以堂堂正发动进攻。但真到楚军站稳了阵脚再与之交战的时候,宋军被打败,宋襄公的大腿也受了伤,后不治身亡 。

宋楚泓水之战,对宋襄公的批评与赞美兼而有之。有人认为宋襄公昧于时势,过于迂腐,最终害已误国;也有人说他是讲仁义重信用之君,认为自己是前朝王族之后,所以即便在战场上也要讲究应有的礼数,对敌人给予应有的尊重。我们认为,“宋襄公之仁”也许无可厚非,但这样做的前提条件应该是自己的实力足够,而且对方也需要有同样的道德约束才行。宋国的国力、军力本来就不如楚国,而楚国作为南方兴起的国家,恐怕也不会遵守中原古国的贵族传统。所以,宋襄公之仁并不值得仿效

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与晋文公、齐桓公齐名。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个霸主,在齐桓公死后,宋襄公居然敢打齐国,想要继承齐桓公的霸业,那个时候也估计就只有宋襄公敢如此了,从中也可看出宋襄公的野心有多大。

在春秋五霸里,好像除了晋文公外,都是野心勃勃,四处征战,彰显自己军队和国家之强大。其实,宋襄公这个人可以说是成也仁义,败也“仁义”。

真仁义成就名气

宋襄公有两件事是算得上仁义。

其一是让国。自古争权夺位在历史上那是数不胜数,但是宋襄公却好,不愿意继承自己国家,要让给其他人。

公元前652年,宋襄公的老爹去世,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继承人应该是宋襄公,但是宋襄公还有一个兄长。只是他的这个兄长却是庶出,所以不能继位。可是宋襄公却说兄长忠义,请求自己的老爹立兄长为国君。但他的兄长也是不愿接受,说这不符合祖制,为了躲避自己的弟弟让贤,还跑到卫国。

如果说这件事是宋襄公明知道自己兄长不能继位故意做给别人看的,那么接下来这件事就真的是仁义。自己继承王位后,他并没有为难他的兄长,而是把他接回国任他为相。都知道一般登上皇位后,都会为难自己的兄弟,甚至直接杀掉。但宋襄公内有这么做,足见其仁义。

其二,帮助齐国稳定国乱。一代霸主齐桓公死后,齐国内部被权臣易牙等人把持着。而齐桓公在邀请诸侯国会盟时,委托宋襄公照顾自己的儿子太子昭,宋襄公也答应了。

宋国其实在春秋战国中是比较弱的,只能算得上是小国。但是,宋襄公还是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帮助太子昭回国,助其继承大位,还帮助太子昭平定内乱。

当时宋国是小国,但为了承诺不顾齐国的威胁助太子昭,可见宋襄公是守承诺的仁义之君。

愚蠢的仁义害死自己

宋襄公在助太子昭继承国君之位后,小有名声。所以,有些膨胀,想要以自己的小国学齐桓公,称霸中原。他居然攻打那些弱小的国家,还联合那些小国,试图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

其实按照当时的国力来算,那些大国如晋国、齐国、楚国等,都能轻易灭掉他。可他就是这么作,人家郑国承认楚国的霸主之位,而不承认他,所以他就打郑国。

你打楚国的小弟,楚国自然要帮忙的。于是就变成了宋襄公和楚国打了。自己的实力本就比楚国要弱得多,都要开打,宋襄公却说要楚国过河了才能打。好吧,楚军已经过河了,他却说要让楚军列好阵才能打,否则不仁义。结果,可想而知,宋襄公败得很惨,自己也受伤,不久就死了。

本来可以以少胜多的,可是因为自己愚蠢的仁义和作,结果霸业未成而身先死。宋襄公想要以仁义称霸,却始终不明白仁义的真正含义,看来有史学家不承认他是春秋五霸之一是有道理的。

+关注

宋襄公奉行的是春秋时期的君子之战,本身符合春秋时代的主流,但宋襄公面对的是不讲中原礼仪的楚国,楚国可不管什么君子,只讲输赢

确实是仁义。宋襄公年轻时候在齐国有可能被孔孟之道洗脑洗的太厉害了。

仁义过头了,把正人君子义气看的太重,殊不知孟子说过:春秋无义战。

诸侯国互相征伐,父子相争,谋臣篡位,在此时期屡见不鲜。宋襄公太把诸侯想的过于品格高尚了。

春秋五霸之中的宋襄公,一次在与楚国的决战中,楚军渡泓水北进,渡江到一半时,子鱼劝宋襄公趁机袭击,宋襄公不肯,说道:我是一向主张仁义的,怎么能在人家渡江到一半时进攻呢。待楚军全部渡过,摆阵之时,子鱼又劝襄公进攻,襄公怒道,怎么能攻击人家未布好阵势的军队呢。最后大败,襄公因受伤过重,第二年就死了

查看知识库全部提问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