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是商鞅最心酸。虽然其中的人物各有各的心酸。
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为了感谢秦王的知遇之恩,为了帮助秦国变得强大而实行变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变革,就要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关于自己的下场,从一开始,他心里就有数,但他依然选择了执行。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壮。
他真的应了那句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夏夏的闲闲偶记
最让我心酸的是战神白起,白起源于父亲敬佩吴起而给他起名白起。他也真没辜负老父亲的期望,成为攻必克,战必胜的军事家。有他的地方百姓得以安定,他被授封武安君。他这一生为统一立下了丰功伟绩,但他低调从不张扬,我喜欢他沉默寡言,隐忍果断的真男子汉性格,让人敬佩。看到他被迫自杀我心酸了很长时间,为他难过!
有杀神之称的白起。
白起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
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
白起一生战无不胜,未尝一败,是战国时期名正言顺的战神。
长平之战的胜利,白起本可以乘胜追击一举歼灭大敌赵国。
却因为范睢的私心怕白起建次大功超越自己的地位而劝秦惠公退兵,秦惠公听之仅仅几座城池就放弃了如此好的机会。
白起能不郁闷吗!
邯郸之战白起劝说秦惠公此战必败,然秦惠公不听,白起便辞病未去,结果秦军大败而归。
秦惠公一怒之下将白起降官流放,又是范睢的挑拨离间,秦惠公脑子一热下诏命白起自杀。
一代名将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于自己人手里,着实让人惋惜啊!
秦国的统一因此拖延了百年。
我认为是白起吧!
在战国这个人才辈出,百家争鸣的年代,武将成为影响战争走向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战国后期,秦国和赵国之间的激烈战争,诞生了白起、李牧、王翦、廉颇这四位著名军事将领。而在后世的各种评价中,白起通常被认为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战神白起,又称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眉(今陕西眉县东)人,古代著名的将领、军事家,战国四大 名将之首。其父希望他长大以后能够像吴起(和孙武并称为"孙吴")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就给儿子起名为起。白起少年时就沉默寡言,隐忍果断。他常在岐山附近观察地形,模拟排兵布阵,对兵书战策十分痴迷。十五岁从军,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渐渐地引起了秦权臣穰侯魏冉(宣太后弟弟,秦昭王舅舅)的注意,便把他调到自己的身边,着意培养。
他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威震六国。秦昭王十三年,任“左庶长”,次年升“左更”;伊阙之战后因功晋升为国尉,十五年再升大良造;二十八年攻陷楚国都城郢,受封为“武安君”。“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关于白起有史记载37年,其中35年都在征战,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他战无不胜,故称“战神”。他具备一个优秀将领的一切素质,冷静、灵活、善断,军事直觉一流!更重要的是,他有很强的大局观,对战争局势、各国总体形势,都了如指掌。他善于分析敌我形势,“因势利导”,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进行毁灭性进攻。伊阙之战,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郢都之战,采取掏心战术,几万精锐横扫半个楚国,辅以水攻;长平之战,佯败诱敌,再分割包围,成功歼灭。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200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公元前257年,在杜邮,也就是如今的陕西省咸阳市地区,白起被秦昭襄王赐剑命其自刎,标志着其生命的结束。
本着先下手为强的原则,范雎不仅阻碍白起在长平之战后趁势拿下赵国,而且在白起抗拒秦昭襄王命令的时候,不停的给国君吹耳边风,也即将白起描绘成想造反的武将,从而促成秦昭襄王下定决心除掉白起。此外,不得不说的是,在战国四大名将中,尽管王翦的功绩可能不如白起,但是要论政治智慧,白起相对于王翦,还是个小白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因为电视剧中演的和历史上的范雎,很有出入,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范雎这个人。
电视剧中,范雎为了换个主子,给王稽送礼,在厕所拜见魏冉,给魏冉擦屁股。极尽谄媚之能事!电视剧凭空加了这一段,使范雎的形象太差!
其次历史上的范雎也不是因为试图换主被打的。说的是那一年,范雎跟着魏国的大夫须贾出使齐国朝见齐王,齐王质问“魏国当年攻打我齐国”翻旧账,须贾战栗不能答。但范雎表示,当时跟随乐毅伐齐的国家,共有4个,不止有魏。再者当时是因为齐闵王暴虐,诸侯同仇敌忾才共谋伐齐;当今齐王雄略过人,正有望恢复桓、威霸业,难道还要翻旧账学习当年的齐闵王吗?这段批评和吹捧共用的议论给齐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齐王欲留任范雎,范雎表示不能答应。
齐王当晚送来黄金五百两,牛羊酒肉无数。范雎向须贾汇报了这件事,并请示如何应对。须贾面露不悦,说:“牛酒可以留下,黄金退回。”范雎照办了。回到魏国之后,须贾在向丞相魏齐汇报出使情况时,汇报了这件事,并提出:怀疑范雎向齐国出卖了魏国的情报。于是,魏齐派人抓来范雎,不由分说就是一顿当众毒打,打得范雎肋骨断了好几根,昏死过去。电视剧里面,改成了范雎打算换主而被打,显得范雎朝三暮四,缺乏忠心。
我们常常把知恩图报的人称为君子,也常常把睚眦必报的人称为小人~
而这两种性格竟然同时在一人身上体现,事实证明,这并不矛盾~
范睢,魏国人,字叔,又称范叔。削四贵,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
范雎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因被怀疑通齐卖魏,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易名张禄,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
范雎见秦昭王之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抨击穰侯魏冉越过韩国和魏国而进攻齐国的做法。他主张将韩、魏作为秦国兼并的主要目标,同时应该与齐国等保持良好关系。范遂被拜为客卿,之后,他又提醒昭王,秦国的王权太弱,需要加强王权。秦昭王遂于前266年废太后,并将国内四大贵族赶出函谷关外,拜范雎为相。
范睢对秦国外交战略的调整,使秦国在最后完成霸业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范雎为人睚眦必报,掌权后先羞辱魏使须贾,之后又迫使魏齐自尽。又举荐郑安平出任秦国大将,王稽出任河东守,以报其恩。
然而悲催的事情发生了,他的大恩人郑安平在打仗时降了敌军,另一位大恩人王稽犯了通敌之罪!
范雎因此失去秦昭王的宠信,不得不推举蔡泽代替自己的位置,辞归封地,不久病死。
内容来自百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