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是一个典型的冲积平原,它是在黄河、海河、淮河、滦河的共同作用下冲积形成的,其中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绝对主力。今天的华北平原大约形成于200多万年前,目前还在不断扩大。
华北平原面积高达2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二平原,也是汉民族的龙兴之地之一。试想面积如此之大的一个平原,竟然是由河流冲积而成的,确实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但事实上华北平原确实是由黄河为主的河水冲积形成的。(华北平原的大致区域)
众所周知,河水中是带有泥沙的,不论多么清澈的大河,它的水中都或多或少带有泥沙,只不过是泥沙含量不同罢了。
既然是带有泥沙,那么在河水入海口处泥沙就会冲入大海,然后淤积在河口两岸,久而久之形成新的陆地,这就是“冲积平原”的来历。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型平原都是冲积平原,就连面积高达560万平方公里的亚马逊平原都是冲积平原。
华北平原所在的地区以前就是大海,与渤海湾属于一片地质结构,今天我们称之为“渤海—华北盆地”。由于地质运动,渤海—华北盆地一直不断下沉,但即便如此,黄河巨大的含沙量仍旧慢慢的将这里填满。可能大家无法想象,在河南中部地区,泥沙的沉积厚度高达5000米,这真的很难去想象,而直到今天,黄河的造地运动仍未停止。
黄河在经过黄土高原后,河水中携带着大量的泥沙,目前黄河每年所携带的泥沙含量高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冲入渤海湾,年平均造地2万亩以上,这个速度真的是相当恐怖。
不过黄河每年仍有4亿吨泥沙沉积在中下游河道中,长此以往使得黄河的河床越来越高,甚至远远的高处两岸陆基,成为地上悬河。
其实“悬河”这个词是我们人类造成的,自然界中原本是不存在“悬河”的。
黄河携带泥沙并非全部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黄土高原原本就比较干旱,只不过是人类的活动加剧了这里的水土流失,在没有人类文明出现之前,黄河本来就携带不少泥沙。
而这些泥沙就会导致黄河中下游河道经常淤积,如果不是人类去加固大坝,在河床抬升之后,黄河在遭遇大洪水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冲出原河道,转而从其它地方改道入海,这就会扩大平原的冲积面积,这就是为啥华北平原如此广大的原因。
即便是在进入人类文明之后,古人对黄河河道的约束能力仍旧时有限的,黄河改道的情况仍旧时比较频繁。
从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间,黄河下游决口1590次,大的改道26次,其中以山东和江苏为主要的入海口。在先秦时期,河北和天津也曾是黄河的主河道。
(黄河所有故道示意图)
华北平原的形成整体上呈现出一种不规则扇叶形,从北边的天津到南边的江苏中部,这南北长达700多公里的区域都是黄河为主力冲积出来了(山东中东部地区除外,因为这里是高大的鲁中丘陵地带,黄河拿它也没啥办法),而江苏省更是接近一半的地区都是黄河在最近的2500年时间里冲积出来的。
(自从春秋战国以来,江苏省形成的土地,在2500多年前几乎半个江苏还都是在水里,然而就在这25个世纪中,人类用肉眼可见的速度看到了沧海是如何变成桑田的)
如今虽然黄河含沙量很大,并且在调水调沙的作用下,黄河携带入海的泥沙量也大为增加,但由于近年来黄河水量的减小,黄河的造地速度总体上就变慢了些。
不过大家也不要为此而感到遗憾,黄河造地速度的减慢也不一定是坏事,因为照这个速度下去,渤海湾迟早也被填满。而渤海湾的消失对于周边的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而言都绝非好事,这会降低大海对华北地区气候的调节能力,对环渤海沿岸地区是没有好处的。
举个例子,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山西和山东两省的气候,相比之下山东的气候更加好一些,这是因为山东三面环海,大海对山东气候的有着重要的良性影响。
而反观山西,深居内陆,晋西北地区就属于半干旱区,降水比较稀少。但是在华北平原被缔造出来之前,山西也是沿海的,当时山西的气候是非常好的,有着大片的森林。只是随着海岸线的远离,山西的气候就逐渐发生了转变,降水也变的稀少,环境也大不如前。(当然,山西气候的变化也不能全赖海岸线的后移,太行山脉的崛起也阻挡了大量海洋气流的深入)
所以一旦渤海湾消失,对华北地区的影响还是很负面的。即便是渤海湾一直再下沉,而黄河的造地速度也在减缓,但从现在的状况来看,黄河的造地运动仍旧比较旺盛,渤海湾依旧有消失的可能。
感谢邀请。
首先,华北平原的形成不能说和洪水有多大关系。
众所周知,华北平原是冲积平原,世界上许多大河的中下游都由于冲积作用形成了广阔的冲积平原。但洪水只是冲积的一种,不发洪水正常情况下河流也在冲积,这和史前的大洪水关系不大,且大洪水的记载往往见于宗教性或者神话文献中,是不是真的存在还有待考证。那么华北平原到底怎么形成的呢?
对于整个地球而言,洪水只是地球出出汗而已,地壳运动才是构成当前地貌的主力,因为地壳运动构成了当前世界的主要结构,后来又因为河流冲积、风化等作用,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地貌。
在数亿年前,太行山及其以西黄土高原缓慢抬升,太行山以东整体缓慢下沉,形成了西高东低的状态。而现在的华北平原所在的地区由于地势较低,在数亿年前是太平洋的一部分,华北平原上有些丘陵地区在当时也就相当于岛屿。怎么证明呢?从华北平原挖掘发现的各类远古海洋生物化石和矿产就能看出。
举个例子,华北平原发现了很多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在远古就是生活在浅海的淤泥当中。还有山东的石膏矿,石膏的形成就是靠海的池塘里随着涨潮退潮,并伴随蒸腾作用,海水中的硫酸钙等矿物盐逐渐沉淀形成结晶,就是石膏矿石。而当时靠海的池塘形成的石膏矿现在都在百米深的地下。
所以,在当时的地貌下,黄河、淮河、海河将黄土高原的土壤带到入海口逐渐沉积下来,形成了土地,我们也可以看出华北平原的土地都是黄土。就这样随着不断的冲积,河流的入海口也逐渐东移,平原面积也逐渐扩大。
现在处于黄河入海口的东营市每年还由于冲积作用增加大约2平方公里的土地。
不知道数百万年后,我们的海岸线会向东延伸至何方?
俗言道: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华北平原的形成过程中,黄河带来的泥沙确实是形成这一大平原的主力。
但是并不意味着黄河洪水大才能形成如此广阔的平原,洪水固然是泥沙肆虐的特殊情况,然而更多的时间里,黄河是依靠长年累月的缓慢泥沙沉积,造就了华北平原的主体部分。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携带大量的泥沙,号称一石水六斗泥,经现代测算,每年黄河从中游携带的泥沙有16亿吨,其中大约12亿吨输送到大海,而剩下的,则在河道沉积。数千数万年来,这就成了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力量。
根据河流发育的规律,我们知道,河流改道是河流发育的基本特点,改道、决溢,是河流发育的正常状态。
河流是不停在变动的,泥沙也是在动态沉积的,最终的结果就是,线动而成面,泥沙在一个面的范围内积累。
谷歌卫星地图下,一条河流25年的变迁历程
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地球上的河流多偏向一个方向,再加上流水的动力学特性,以及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最终会造成河流发育过程中不断改道,寻找低的地方流动,最终使大地的起伏趋于平缓。
这是河流长期演化的必然结果,也是河流这种地球外力对地形影响的具体表现。
冲积平原形成示意图
华北平原的形成就是黄河这条“泥沙巨流”长时间淤积的结果。
黄河史研究专家、历史地理知名学者邹逸麟曾言:历史上的黄河,北至天津,南至苏皖,这片广阔的区域基本上被黄河扫射一遍。
“扫射”一词及其精妙。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改道,就在这片广阔的空间上泛滥淤积,最终行程了肥沃的华北平原。这一切不是靠几次大洪水,而是靠时间,几千年几万年的缓慢积累。
历史上的黄河流路
综上可知:华北平原的形成确实与黄河密不可分,但是并不是黄河决溢这个因素,时间才是最重要的原因,正如一句俗言:一切都害怕时间。
更多历史地理类原创内容,敬请关注熊二读史。
华北平原是白垩纪末期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地台活化,陨石坑岩浆冲击波层流里光速流动的物质转化的金属态氢离子聚合形成的二氧化硅和硅氧四面体混合后逆掩形成的。
洪水淤积是次要的。
1、冲击平原的大小不仅和洪水的大小有关系,还和冲击的时间,泥沙的含量,还有水的缓急有关系。
2、是由于黄河、海河、淮河、滦河等所带的大量泥沙沉积所致,多数地方的沉积厚达七八百米,最厚的开封、商丘、徐州一带达5000米。
3、古代的黄土高原植被其实是很茂密的,黄河含有的泥沙量也少,原有的黄河河道并没有现在那么高,也不会因为有人的堤坝阻碍黄河在洪水时期的溢流,总体来说平时的水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总结:洪水量和差别不大,时间久才是关键
谢邀!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入海口都会有或大或小的因冲击而沉积的滩、洲、平地。但我国华北平原面积如此之大,我想只靠黄河及其支流的洪水可能根本就不够。我认为再大的洪水都不可能沉积成华北平原,当然洪水会有一定的作用,但华北平原的成因主要还是靠地壳的运动。
华北平原的形成
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慢慢地它从汪洋中“生长”出来成为了陆地。生长过程中,它也曾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气候湿润,丛林茂盛……慢慢地它继续长高,好像它也有青春期,在青春期它快速增长,渐渐地它巍峨耸立,头上结了一层冰霜,冰霜融化了再结,周而复始,使得它“汗流浃背”,汗水冲刷着它身上的“污垢”,奔腾咆哮流向脚下,身上“汗水”流过的地方形成了一条条巨大的“沟壑”,渐渐地“污垢”在它脚下沉淀下来形成了一块好大好大的平地。在它偏东方向留下的这两条“沟壑”就是现在的黄河和长江,这两条沟壑下的平地就是现在的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渐渐地它的个头高过所有的同类,它就是现在的青藏高原,据研究它从出生到现在已经8000万岁了。在地球北半部,这个由印度板块撞击欧亚板块所形成的神奇的大地就是中华大地。
华北平原的形成不是因为古时候流经这里的河流洪水有多大,而是流经这里的河流时间比较久远,与其说华北平原是河流冲击形成的,不如说是河流泥沙积累而形成的。华北平原历史上主要是断陷盆地,并不像当前一马平川,甚至有的地方都不是陆地,而是浅海地带,是很多内陆河流的下游汇集地,比如黄河,海河,淮河等(注:不同时间,河流情况不同)。当时整个山东可能是全岛地形,以泰山山脉以及胶东的山脉为主,而河南过了中部的洛阳,以东区域也是峡谷盆地,经过长时间的泥沙沉淀,最终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黄河自有记录以来的5000年虽然多次泛滥改道,但当时华北平原已经形成,所造就的陆地更多是河床抬高。其实黄河的历史距今已经有将近120万年,虽然最初的黄河并没有贯穿高原到东部入海,但是从上游冲下来的泥沙已经相当可观,经过100多万年的积累最终形成华北平原,更何况还有海河,淮河等协助。华北平原所包含的区域远远不止河南和山东地区,往北可以到达河北中部,往南也包含安徽和江苏北部,如此大面积的平原,功劳主要是黄河,因为历史上黄河无数次改道,有时候从山东入海,有时候在河北入海,还有的时候在江苏入海,流经区域的造陆速度是非常迅速的,从当前东营入海口的陆地面积增加速度就能看出。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从河北省坐汽车去山西,路过井陉口,两边山头下半部分较缓,山尖很陡峭,可见几万年前洪水从此处流入华北,一泄千里。较缓的山体是水下部分,陡峭的山尖是水上部分,华北平原应当是一片汪洋。只是不知道这次洪水流了几十年几百年。洪水过后,土地露出水面,人类慢慢迁徙繁衍,形成今日繁华景象!!
冲积平原并不需要多么大的洪水,当然也不是形成于一次大洪水,而是在漫长时间内,河流不断侵蚀河岸、泛滥、改道,最终导致大量泥土在广泛的地区内聚集,于是冲积平原就形成了。
我国主要的河流都是从西向东流,因为我国自然地势三阶梯,从西到东海拔逐渐降低,在河流的上游由于地势陡峭,河水流速快、动能高,因此裹挟着大量的泥沙等物质,而到了河流的中下游,由于海拔的降低,地势渐缓,河水因为摩擦力流速降低,河水难以再裹挟泥沙,所以会造成泥沙的沉积,而泥沙沉积之后就会造成河床高度的变化,于是导致河流的改道等变化,河流改道之后继续重复上述的历程,将大量的泥沙铺在地势较缓的地方。经过非常漫长的时间就形成了冲积平原,其形成的主要过程就是河流的冲刷和泥沙的沉积。
华北平原有数条主要的河流,包括黄河、海河、淮河、滦河等大型河流,平原包括北部的海河平原和南部的黄淮平原,对华北平原形成贡献最大的应该还是黄河。黄河流经的区域多较为干旱,多是黄土堆积的地方,自河套地区以下,经过面积广大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地带,这些环境的地质较为脆弱,容易受到河水的侵蚀,黄河在此裹挟着大量的泥沙,到了下游的地势低缓的地区,泥沙堆积,所以黄河经常变道导致洪水泛滥,北至天津、南至徐州的广大平原遍受黄河影响,而这使得黄河在入海口附近形成了巨大的冲积扇。黄河、海河、淮河、滦河多条河流共同作用形成了华北大平原。
所以华北平原是在间断性的洪水发作中诞生的,河流的冲刷带来了大量的泥沙,间断性发作的洪水造成黄河改道等危害,造成冲积范围大,而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无论年输沙量,还是平均含沙量,黄河在世界江河中都名列第一,黄河下游泥沙平均每年高达16亿吨,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35千克。不过黄河下游河道常变化也和人类的活动有关,自然环境中由于河水的冲刷,河床肯定是低于河岸的,可是在开封等地区黄河却形成了地上悬河,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不断地加固河床,而泥沙的沉积导致河床抬升,最后堵不住了形成决口。
如今黄河等河流的泥沙量正在减少,一是由于中上游的环境改变,退耕还林等措施使沿岸植被得以恢复,在陕北的某些地段,原本黄秃秃的黄土堆已经布满植被;另一个原因是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主要是小浪底,大型水利枢纽可以调节河流水量,对于黄河来说小浪底还有个重要作用就是调沙,力求以最少的水量输送最多的泥沙,从而减轻下游河道淤积,甚至达到冲刷的效果,使黄河下游河床不再抬高。如今下游的一些悬河河段发展已经很缓慢了,进入了一段相对稳定、停滞的时期,那么黄河决口泛滥的可能性就低了一些。
由于冲积特性,华北平原的地质却不利于储水,造成华北平原虽然河流较多,但是却是比较干旱的地区,而且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几条大河加起来水量也比不了长江。而这一地区生活的人口数量最多,且自古以来农业比较发达,于是我国建设了南水北调工程,已经使得河北等地区的浅表地下水位由治理前的每年上升0.48米增加到0.74米。
俺哪里有个镇,叫沙河站镇。有记录以来,那里都是大平原。可是,刨开地面几米深的土层后,下面都是沙子,很厚,很很多贝壳残骸。我们那的农民一度挖沙卖钱,因为毁坏良田太厉害,被政府禁止了。但是,古时候,那里是河流湖泊肯定的。
不懂这地理变迁,有道是沧海变桑田,现中国有几个冲积平原,如珠江流域,上海的崇明島,松花江的太阳島。山东的水浒等等。
我有资格吗?,我并没有资格回答你们提问的资格。我不是资深的新闻媒体人。你们每次给找茬。拒绝我的回答
华北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在中生代为隆起区,新生代断块活跃,古近纪形成一系列次级断陷盆地;新近纪、第四纪堆积范围扩大,形成连片的大平原。华北平原主要由于黄河、海河、滦河等所带的大量泥沙沉积所致,地势低平,多在海拔50米以下,是典型的冲积平原。
华北平原属温带、亚热常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冬季干燥寒冷,夏季高温多雨。华北平原作为中国古代中原的主体,一直处于中国历史舞台的中心部位,政治斗争与军事战争频繁激烈,对经济发展和农牧业生产影响巨大。新中国成立后,华北平原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小麦、棉花、芝麻、花生、烤烟等农作物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业区,粮食、棉花的产量已分别占中国总产量的18.4%和40%,也是温带果品苹果、梨、核桃、板栗、柿、红枣等主要产区。沿海平原又是重要的海盐产地,其邻近地区拥有丰富的煤、铁、石油、化工、纺织、电力、食品等工业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
华北平原的形成,是地球地质运动的结果,不是大洪水所致,也不是河流冲积形成。
大洪水不能改变地形,待水退后,山依然是山,平原依旧是平原。至于说河流冲积可形成华北平原,
不是洪水大,而是岁月长
一亿多年前,中国现在的范围内都是汪洋大海。
距今一亿年左右,地球发生了燕山造山运动,形成了一座大山,对了,就是华北北部的燕山,到7000万年停止
在3000万年的造山过程,海底逐渐上升,海岸线后退,华北平原形成了
家喻户晓,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大禹舍小家为大家,美名扬天下。《山水经》,《大禹治水》,历史文化留下了水患伴随人类,生存发展几千年。华北平原不一定都是洪水冲积而成,沧海桑田是个缓慢过程,风.雨.洪水,风吹雨淋日晒,岩石腐蚀,地壳变迁,大自然鬼斧神工,应该是多种因素形成了华北平原。
洪水猛兽才能制定格局!
难道按你的意思是华北平原就一场洪水搞定了?
在很久很久以前古老古老千万年
漠北西北风将黄沙满天飞,成就了黄土高坡,东南季风带来雨水冲刷黄土高坡。泥沙顺黄河水流下。积累在黄泛区,这不是洪水有多大,而是沧海桑田日积月累。
.
不是一次两次洪水,也不是一年两年形成的!
洪水不一定多大,但是千万年的时间累积,就可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