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网登录
石塘网

为什么汉中划给了陕西而不是四川?

为什么汉中划给了陕西而不是四川?

为什么汉中划给了陕西而不是四川?

1036人浏览最新回答 2022-08-11 06:30:28
回答
共27个回答
+关注

汉中在汉水的上游,可以划给湖北;在四川盆地出川的要道上,风俗语言亦与四川相似,且长期与四川关联,可以划给四川;但最终却划给了有秦岭相隔的西安(陕西)来治理。。。

中国省份的划分的两个原则,一是山川形便,山西是典型;二是犬牙相错,就是制衡原则,河南得了黄河以北的安阳,陕西得了秦岭以南的汉中,也是典型。

很显然,陕西得到汉中,可以制衡四川与湖北,尤其是四川盆地,元朝(蒙古人)毕竟在四川是吃了大亏的;从此,四川盆地失去了割据的资本。

汉中划给陕西的另一个合理解释,就是陕西由关中、陕北、陕南三地构成,陕北高原多旱灾,汉中多物产,在农业社会,汉中可以弥补、救济一下陕北。

应该说,这一平衡,在农业社会,的确可以让陕西三地内部协调,不给国家添乱;当然,汉中明显作了一些牺牲。

到了工业社会,汉中平原的农业优势就不太重要了,再加上为了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资源必须是地表水二级以上,作为水源地的汉中,工业发展受到限制,不能有重污染产业,再一次牺牲,一下掉入“五线”城市,可悲可叹!

小本认为,重庆直辖以后,汉中制衡四川的意义已不大;工业社会,汉中物产调配陕北也没什么必要;作为丹江口水库的水源地作了重大牺牲,汉中应该得到补偿,必须有政策倾斜。

什么补偿最好,就是“升格”,就是再一次作行政隶属或级别调整,要么是计划单列市,要么是直辖市!

汉中不能再沉默(没),如果有了中央的政策倾斜,汉中就能吸引来金凤凰,让无污染工业(高科技)引领汉中走向历史的辉煌!





+关注

古人云:"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四川偏处西南一隅,蜀道险峻,易守难攻,兼之巴蜀之地土地肥沃,粮多兵足,历来容易被割据势力占据,对王朝的统一形成威胁。而汉中历来是蜀地与关中的咽喉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秦国正是依赖汉中的特殊地理位置出征巴蜀,而占有干里沃土;秦末楚汉之争,正是刘邦先据汉中而遂有天下;三国时,为汉中之地蜀魏相争数十年;而唐末军阀混战,欲霸蜀者必先取汉中。

鉴于汉中如此的重要位置,自元代开始,为防止将领割据四川独立为王,便把汉中划归陕西行省。此后几百年,汉中一直属于陕西管辖,四川军政无从插手。

其实这样因地域政治而成就的格局在我国并不少见,比如河南的南阳,语言、习俗、饮食更与相邻的湖北相类;湖北的巴东、利川等地语言习俗饮食与重庆一致(看巴东这个名字就知道地理位置应该是在巴渝之境)。

但不管怎样,这样的格局对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文化多元化等等应该都是有过积极作用的吧。


作为一个汉中人,对于把汉中划在陕西很无语,汉中与关中和陕北格格不入,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当然,对于四川也没得什么特别的好感,只是各方面相似而已。个人觉得,秦巴山区这几个城市成立一个省对相关各市都好。

+关注

有历史原因也有便于统治、治理,促进互相融合的原因。

从地理位置上看,汉中与关中平原隔着一个秦岭,与四川盆地隔着米仓山与大巴山,形成一个独立的版块。

由于秦岭阻挡北方寒流,汉中气候比同纬度地区温和,四周都是山,降水量也充足。

汉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从汉中一穿而过,汉中因汉水而得名。

在夏商时期,汉中有个褒国,位于汉水以北。春秋时期,那位倾国倾城的美女,让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褒姒,就是来自那里。

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令汉中易守难攻,汉中夹在关中平原与四川盆地之间,如果汉中和四川划到一起易形成割据,于治理无益。

从历史看,元代为了加强对四川地区的控制,设兴元路于汉中,为隶属于陕西之始。

但是,汉中在秦汉、唐,汉中和关中的联系非常紧密,和四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未划到一起。

秦惠王于公元前316年灭巴蜀,分别设立巴郡、蜀郡;公元前312年攻楚,取地六百里,首置汉中郡。辖境约在今陕西省的汉中、安康范围。

战国时期,汉中郡与蜀郡、巴郡都属于秦国,秦统一后,郡县治天下,汉中郡仍是三十六郡之一;

秦末,楚汉相争,项羽封刘邦为汉中王,刘邦便以汉中为根基,暗度陈仓拿下关中,最终统一,建立汉朝,定都长安,汉中是汉朝的龙兴之地,即所谓汉中开汉业是也。

汉承秦治,仍为汉中郡。

唐代,汉中属山南道;后山南道分为东、西两道,汉中属山南西道,道治设于南郑;四川属于剑南道。

将风俗不同的地方划归到一个省的情况,在很多省都存在,比如:河南南部生活风俗更接近湖北,是不是应划到湖北?四川南部地区更接近云南、贵州,是不是也应划到云南或贵州?……在划定时都是通盘综合考量过的,绝对是符合当时的需求的。

其实有差异也挺好的,更能促进开放、互相融合、互通有无。

汉中作为汉朝发祥地,和西安联动起来,一起发展汉文化,还是很有前景的。

+关注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无聊作者发布这无聊的问是,汉中自古以来都是陕西的只是在四川曾经建立过几个小国把中原王朝管辖下的汉中地盘抢夺去了一部分而已,也就是现在的宁强县,勉县及南郑区的一部分地方而已。

+关注

汉中自古到今都是陕西的,从刘邦在时就是属于陕西的

+关注

大家通过读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都知道刘备在今天的四川和汉中建立了蜀汉政权。也就是通常说的蜀国。

汉中这个地方直到宋朝都隶于属四川辖区。南宋末年,元朝为了侵占整个南宋,在湖北襄阳及汉中一线遭到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南宋亡国后,元朝为了加强对蜀汉地方的统治,以防汉人造反,就直接把汉中划入陕西行省。

明朝.清朝亦沿袭了元朝的行政区划,即汉中仍隶属陕西管辖。尽管汉中风俗习惯语言和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差异较大。国家为了便於行政管理,改善治安环境。维护国家统一安全。近几百年来各朝代都基本沿用上朝代的行政区划。这种犬牙交错的情况在全国也很多。

+关注

汉中位于陕西省的西南部,地处秦岭分界线四川和陕西的咽喉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秦岭时常成为割据政权的分界线。





三国时诸葛亮六出祁山,群雄有据汉中"得陇望蜀"的觊觎,战国时期割据诸侯王也有"得汉中入关中定咸阳"的梦想。如果关中拥有汉中,则可以南下四川;如果四川拥有汉中的话,则可以染指关中。 四川是个大盆地,汉中是个小盆地。 历史上这两个大小盆地一直是诸侯王长期巩固政权维持地方割据的战略防御要地。将秦岭以南的汉中划归陕西,就使四川失去了北方的天然屏障,不易形成一个完整的割据区。这种划分对维护由北向南的控制十分有利,历史上“天下未乱蜀先乱”的现实使诸侯王得以长期维持这条界线的理由。


之所以在历史上多属陕西而少四川,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缘由,那就是咸阳西安成为王朝的京畿之地,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大夏,西魏,北周,隋,唐14个朝代1100多年在此建都,需要巩固汉中确保帝都安全有关。

回顾历史看汉中的历史沿革。

东周前期,汉中境内为南郑地分属巴蜀,秦国。
公元312年秦攻楚取地六百里,在陕西境内置汉中郡;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刺史部,汉中郡隶属益州(四川)刺史部;隋初设汉川郡。

唐代天宝元年设汉中道;北宋南宋设兴元府于汉中;元朝统一中国后为加强对四川的控制设立陕西行中书省,设兴元路于汉中,正式把汉中划入陕西(结束了汉中今天是陕西,明天又成四川管辖的犬牙混乱局面);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路为府,设汉中府为陕西省辖;清代设陕安道于汉中,辖汉中府,兴安府(今安康市),为陕西省辖。

1912年(民国元年),设汉中道为陕西省辖;1928年(民国十七年)废汉中道,各县直隶于省辖。
1949年12月6日(民国38年)汉中解放,设立陕甘宁边区陕南行政区汉中分区;1953年6月改为汉中专区,汉中专员公署为陕西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1978年6月改为陕西省汉中地区行政公署;1996年2月21日汉中地区行政公署改设为地级汉中市至今。

其实在如今,一个地区被划分到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地区在全盘布局中处在什么位置。
如今汉中市正在发挥着,"国家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暨"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枢纽作用,汉中"鱼米之乡,朱鹮之乡,天府之国"的美誉将再展宏图!(文中为网络配图,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关注

元朝时朝庭为更好地控制四川,特把汉中划归陕西。

+关注

汉中在西汉隶属湖北(楚国)秦、魏、韩、赵、楚、燕、齐六国统称秦国,唐为防御蜀设防剑门关广元隶唐领地、汉中蜀地,明之后归属陕领地,汉中若归属四川那么汉中人你还想冬季取暖费吗?你领到的工资及退休金也就不是这个数了,四川六类区、陕西八类区,都归属四川百姓还是百姓原留属陕西咱民也还是民,行政归属是国务院的事,小编多次提到汉中末来归属地您太辛苦。

很高心为您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汉中划给了陕西而不是四川,这个问题我觉得问的非常好,它的的存在一定有它存在的意义,任何一件事情发展到现在的情况都是有它的原因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历史原因

汉中的地理位置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汉中处在秦岭以南,米仓山之北,中间的盆地就是汉中了,战国时期,汉中的北面是秦国,南面是蜀国,夹在两大强国中间,战略位置太重要了,今天被秦国占领,明天又被蜀国占领,后来强秦通过汉中这个咽喉一下子灭了蜀国。汉中王刘邦也是驻军汉中,攻破长安,夺得了天下。汉中的战略地位早已被古人识破,元朝后,汉中行政区域的划分归属陕西了,蒙古人入驻中原后,为了防止巴蜀人造反,把汉中和安康一起划分给了陕西,从此蜀地北方之门大开,古人正是利用这样的地理参差交错来稳定发展,虽然汉中和四川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不管是口音,饮食习惯还是地理位置的相连,从历史上国家的稳定方面来看,地理位置的划分都是有它的意义所在。





+关注

汉中归陕西与地理气候人文什么的关系不大,主要是在大秦帝国时,汉中就是秦攻巴蜀之前哨。当时秦出函谷遇韩赵魏围堵,南下武关是地广人多的楚国。秦欲图天下,不能只龟缩在关中和陇南。当时的巴和蜀,也就是今天的重庆和四川与秦都相好,商鞅建议拿下巴蜀秦才可高枕无忧。后来用金牛之计,五丁开道,凿开了剑门关险道,秦蜀才通衢,秦将军司马错利用巴蜀开战之机,带兵促和,借机一统巴蜀。到汉朝时期,天下一统,秦归秦,蜀归蜀,但汉中早已在秦怀中,刘邦又是在汉中发家,自己是汉王,国号定为汉朝,统一后的民族定为汉族,统一后的文字定为汉字,统一后的语言定为汉语,而刘邦又定都咸阳,汉中只能属陕西,那里有属四川之道理??

+关注

汉中原来是归四川的,后来才划回陕西省的

+关注

真不想再看到这种无意义无知的问题了,汉中从古至今都没有属于过四川,就算没有划分到陕西的时候汉中和四川在三国时期都是和四川是同等地位的!

秦和蜀有过文化交集吗?没有

秦和巴有文化交集,秦巴文化!

汉中若划入四川,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汉中,广元,巴中,达州,南充,广安全部划归重庆,重庆更名为巴川省。同时四川更名为蜀川省!

当然也可以继续保持重庆名字!总之,汉中不可能划入四川!

+关注

又来了!汉中就压根没属于过四川好吧!砖家也很奇怪,说什么口音气候风俗饮食汉中和四川一样。一看就是没在汉中和四川两地生活过的在那批嘴胡说!汉中三国时归蜀国,搞清楚那是国!!!没省之前汉中自己就是个一级行政单位。而且论生态环境和社会风气起来,我自己认为汉中比南边的地方强的多哈。

+关注

主要还是袁隆平的功劳,他研制了杂交水稻,水稻产量提高了,所以一天吃饱了没事干,撑着了才天天来讨论这些无聊的话题

+关注

汉中和陕西关中平原之间隔着巍峨的秦岭,崇山峻岭之间交通多有不便,为什么汉中被划入北面的陕西省,而不是南面的四川省呢?

我们知道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位于陕西省南部,汉中是位于秦岭之南、米仓山之北的那块盆地。

汉中北面的秦岭山脉海拔非常高,横亘在汉中和宝鸡之间的山峰最高的太白山,主峰达到3767米。这个高度差不多是泰山的2.5倍高,比五岳里面最高的华山还要高1600多米,堪称天险,知道诸葛亮北伐为何这么难了吧。

汉中南边虽然和四川也有米仓山相隔,但是米仓山最高的山峰在2000米左右,高度和秦岭比起来就要低很多,大约相当于秦岭高度的一半。一寸高一寸险,翻越秦岭的难度要比翻越米仓山的难度大很多。

行政划界中有个常用的原则是“山川形便”,意思就是说依据山川走势来进行行政区域的划分,这样有利于同一地区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

那么为什么汉中却被划入有秦岭阻隔的陕西,而不选择交通更为方便的四川省呢?是有历史原因的。

汉中因汉水而得名,汉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从汉中一穿而过。在夏商时期,汉中有个褒国,位于汉水以北。春秋时期,那位倾国倾城让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美女褒姒,就是来自那里。

战国时期,汉中北边是秦国,南边是蜀国。夹在两大豪强中间,战略位置太重要,所以命运比较悲催。今天被秦国占领,明天又被蜀国攻破。后来,强秦借助汉中这个跳板,灭了蜀国。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曾被封为汉中王,由此发家最终攻破长安,夺得天下。西汉时期汉中和安康作为汉中郡的一部分划入益州刺史部。

东汉末年219年,刘备在汉中称王,拉开三国序幕。当时的汉中地区大致分为武都郡和汉中郡,归益州管辖。因为安康被划入荆州,汉中郡的地盘相比汉初的时候变得小了很多。

一直到北宋和南宋时期,汉中都是和巴蜀在一起的。两宋时期汉中归利州路管辖,当时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kuí)州路合称为“四川路”,后来就简称四川了。

也就是说,从夏商一直到南宋,虽然中间有一些小的变化,但是总体上来说汉中都是和巴蜀之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汉中行政区划归属上真正发生大变化是从元朝开始的。蒙古人入主中原以后,防止巴蜀之地造反,汉中作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连同安康一起被划入陕西行省,从此蜀地北方门户大开。

只是当时略阳那一片区域并未被划入陕西行省,而是继续留在四川行省之中。或许是想用这种犬牙交错的形式,让四川和陕西互相钳制。

从元朝以后,汉中地区基本上就和陕西联系在一起了,略阳在明清时期也被一起划入陕西省。这种行政区划基本上一直延续现在,变化很小。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汉中都是和四川蜀地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元朝开始却被划入陕西,虽然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会有一些不便,但从国家稳定方面来看,这是经过长期历史检验的。





+关注

有传禹分九州,梁州汉中地,汉中于夏商周时期有纪传为褒国,春秋早期为蜀国攻占,以后至战国时先后为楚、秦攻占,秦惠文王首置汉中郡。

始皇帝统一天下,全国分置三十六郡,汉中郡是其一。秦末,陈胜吴广首举事,天下大乱,霸王沛公等皆反之,秦二世而亡。沛公受封汉王,都南郑(今汉中),领汉中、巴、蜀地,国号“汉”。汉承秦制,仍设汉中郡。

武帝时,用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大破匈奴,至此大汉国声名远播,汉人之谓天下共传。后武帝在全国始设十三刺史部,汉中属益州刺史部,刺史专事监察巡检。

东汉延用之,晚期改刺史为州牧,至此州牧掌一州之政、军、民大权, 位高权重,辖区广大,造成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互相攻伐的局面。同期,汉中为五斗米道“师君”(首领)张鲁所占据,建立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政教合一政权凡二十余年。鲁后降曹操(东汉),操留守汉中大将夏侯渊被又为刘备大将黄忠斩杀于勉县定军山(今汉中以西三十余公里),汉中为刘备所攻克,后备于沔阳(今汉中勉县)筑台称汉中王。备称帝后延置汉中郡,以魏延为镇北将军、太守镇守汉中。时诸葛丞相以汉中郡为基地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曹魏代汉、灭蜀,设梁州,领辖八郡,西晋因延之、东晋亦延之。南北朝时期,汉中先后分属刘宋、萧齐、北魏、萧梁、西魏、北周,彼时汉中皆为边郡,战乱不断。北周末代静帝禅位于隋国公杨坚,是为大隋,隋立国尚短,亦二世而亡,然撤梁州、汉川郡,复改设汉中郡。

唐初复设梁州,置梁州总管府。玄宗时置山南西道,治所汉中。唐中期德宗因避乱而暂居汉中,遥控平叛,乃得中兴,赐年号“兴元”是地,自此称兴元府,升赤县,此后汉中再无梁州之称。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后唐、后蜀先后占据汉中,设兴元府及洋州、兴州。

北宋初属峡西路(治夔州,即今重庆奉节),稍后设利州路,治所驻汉中。南宋因抗击金、蒙之军事需要分设利州东西二路,东路治所汉中,西路于兴州(今汉中市略阳县)。元设兴元府(自此汉中始属陕西行省),明设汉中府,清亦然。

制衡,分而治之

我们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国家,也是拥有独一无二数千年统一传统的大国,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除了文化传统和人口优势之外,关键就在于这方面的制度探索与建设,并与文化传统和人口优势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经过上千年思想和实践探索演变,中国各省省界划分相当充分地体现了区域制衡之道,典型如汉中划归陕西而非四川。

从地形上讲,汉中被秦岭隔绝在渭河谷地南边,而更加接近四川盆地

无论是地理、气候,还是人文风物,汉中都更接近四川盆地,而与关中平原差异较大,似乎更应该划入四川省。

然而,蜀道艰险,雄才大略的魏武帝曹操统军平定汉中张鲁,亲身领略了褒斜谷道的艰险之后,几次评价道:“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

李白更长叹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如果将汉中和四川盆地划入同一省份,一旦四川当权者与北方的中央政权分离而割据或对抗,就可以轻易堵塞蜀道,阻击来自北方的军队。自从秦国将巴蜀纳为郡县以来,除蜀汉政权与中原政权分庭抗礼逐鹿天下之外,四川盆地曾多次发生企图裂土分疆的叛乱,先后建立过成汉、前蜀、后蜀等游离于中原王朝之外的割据政权,动辄延续数十年。

三国时期局势图

正是鉴于蜀地的历史和现实,李白才发出了深远的感慨忧虑:“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欧阳直公则为此总结出了一条规律:“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蜀警录》)。

将汉中划入陕西省之后,一旦四川再度发生叛乱,中央政府平叛军队由于已经掌握了汉中,进军成都平原平叛就会轻易许多。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引用杨洪评价:“汉中,益州咽喉,若无汉中,是无蜀也”。

同时,这样的格局又会有效地威慑、遏制掌握四川地方政权者潜在的叛乱割据意图。正因为如此,自从汉中划入陕西省后,再未发生过四川地方政府主动挑起叛乱的事情,更不用说形成割据四川数十年的割据政权了。

同样,襄阳划归湖北而非方言习俗更相近的河南;徐州划归江苏而非方言风俗更相似的山东;明朝时的南直隶在清朝拆分为江苏、安徽两省,且安徽省界距离江苏省会南京不远;……都是基于类似的考虑。转载注明出处

分而治之,互为掣肘。不恰当的例子,养狗是为了看家护院,如果天天给狗吃生肉,听话的狗有可能会变成吃人的狼

+关注

可.....

+关注

你去问当时这样做的人啊!

皇帝怕诸候以后以秦岭为界,闹独立了,难攻打。

+关注

看那么多回答者引经据典的啰哩啰嗦写一大堆众人皆知的东西看都懒得看了,汉中之所以划归陕西而不是四川就一句话,这是出于统治者制衡的需要!

+关注

区域制衡,防止形成四川割据

查看知识库全部提问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