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湖北省地级市)
襄阳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31
襄阳
湖北省地级市
襄阳市,湖北省地级市,襄阳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东经110°45′-113°43′,北纬31°14′-32°37′,东邻随州市,南界荆门市、宜昌市,西连神农架林区、十堰市,北接河南省南阳市。201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该市是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襄阳市地形大体分为西部山地,中部岗地、平原,东部低山丘陵等三个基本地理单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
历史沿革
共3张
襄阳风景
襄阳时代最早的文化遗存比较集中在汉水北岸,包括军营坡、龚家洲、金鸡嘴、山湾等旧石器时代遗址。器制作方法多采取直接单面打击,制作特点与陕西“蓝田人”、山西“丁村人”使用的同类器相似。遗址时代约为距今10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中期或偏晚阶段。
至少在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襄阳先民开始尝试磨制石器,制造工具,渔猎采集,刀耕火种兼有。经调查,襄阳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点达180余处,它们基本沿汉水及其支流两岸较为密集地分布,尤其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逐步在汉水中游北岸的南阳盆地西南部、西岸的襄宜平原和东岸的随枣走廊形成了相对集中的较大规模聚落群,在山体较大的鄂西山地边缘也有少量分布。
夏分天下为九州,今境分属荆、豫二州之域。商周时期,今境封国林立。如邓、鄾、鄀、谷、罗、邔、阴、唐、卢、樊、楚等。殆至春秋,楚国强盛,先后灭掉诸国,今境全属于楚,遂置北津戍。(今境指现今地级襄阳市的管辖范围,下同)
东汉,除舂陵改为章陵、析蔡阳置襄乡县外,基本沿袭西汉。
王莽时(8~23年)襄阳曾一度改称“相阳”。
东汉光武帝时恢复原名。至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荆州刺史刘表徙治襄阳,襄阳遂成为南郡、南阳郡、江夏郡、武陵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章陵郡等八郡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取荆州,今境分属南阳郡、襄阳郡、南乡郡。南阳郡有邓、章陵、襄乡、蔡阳等县;襄阳郡有襄阳、宜城、中庐、邔、山都、鄀等县;南乡郡有酂、阴、筑阳等县。
东晋郡县大致沿袭西晋。“永嘉之乱,三辅豪族,流于樊沔,侨居汉水之侧。立雍州,因人所思以安百姓也”。永和九年(353年)或宁康二年(374年),于襄阳县侨置雍州,领京兆、扶风、始平、广平、河南、北河南六郡。加上成帝时所立之义城郡,共为七郡皆统于襄阳。襄阳又曾兼为梁州、司州治,故云“一郡治所,三州寄焉”。
襄阳好风景
西魏恭帝得襄阳,置襄州总管府,领襄阳、河南、山都等十三郡。今襄城区境有襄阳县、中庐县、义安县。今宜城市境有邔县、鄢、率道、汉南、武泉县。今南漳境有上黄、开南、穰、归仁等县。今老河口境有酂、阴城、阴、顺阳、安山、龙泉、湖里、白亭等县。今谷城境有筑阳、义成等县。今樊城区境有樊城、安养、山都等县。今保康境有大洪县。得蔡阳,置蔡州。领蔡阳、千金二郡。今枣阳境有蔡阳、双泉、瀴源等县。今襄州区境,无考。
隋开皇三年(583年)罢郡,以州统县。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以郡统县。今境分属襄阳、舂陵、房陵、南阳四郡。襄阳郡领襄阳、安养、常平、谷城、上洪、率道、汉南、鄀、阴城、义清、南漳等县。舂陵郡领枣阳、舂陵、清潭、蔡阳等县。房陵郡之永清县(保康西境),南阳郡之顺阳县(老河口境东北)。
唐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今境属山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又分为十五道,今境属山南东道。襄州襄阳郡领七县:襄阳、邓城、谷城、义清、南漳、宜城、乐乡。州治、道治于襄阳县。今境之枣阳市属随州汉东郡枣阳县、唐城县。今境之保康县属房州房陵郡永清县。
五代政区大致沿袭唐制。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分全国为十五路。京西路治河南府(今河南洛阳),辖十六州,其中襄州领有襄阳、邓城、谷城、宜城、中庐、南漳六县。今境枣阳属随州,老河口属光化军。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十五路分为二十三路。京西路分为京西南路(治襄阳)、京西北路(治河南府)。南路辖(金州、均州、邓州、唐州、随州、郢州、襄州、房州)八州。襄州领县不变,省光化军,乾德县改为光化县隶属襄州。今枣阳市境属随州枣阳县。元祐初,复置光化军,光化县复名乾德县为军治。宣和元年(1119年),襄州升为襄阳府。绍兴五年(1135年),“省邓城(县),入襄阳”,襄阳县辖境遂扩展至汉水以北,仍属襄阳府。
1912年废襄阳府,今境共置8县(均州与保康县隶属互换)。初属安襄郧荆道,后改属鄂北道。1914年设襄阳道,治襄阳,领20县,其中今境有襄阳、枣阳、南漳、宜城、谷城、光化、保康七县。
1949年组建襄樊市,隶属桐柏行署第三专署。1950年5月,襄樊市隶属襄阳专署。次年6月,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改称湖北省人民政府襄阳区专员公署。1979年,襄樊市升格为省辖市。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1983]164号函批准撤销襄阳地区,其行政区域并入襄樊市。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地跨东经110°45′~113°06′、北纬31°13′~32°37′,北邻河南省南阳市,南与荆门市相邻,东接随州市,西连十堰市。行政区域总面积1.97万平方千米,呈不规则的平行四边形,边界线全长1332.8千米。
气候
襄阳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既有滔滔汉水流经,又有干冷、暖湿空气交绥,冬寒夏暑,冬干夏雨,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加之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对气候要素产生明显的再分配作用,使得市内气候形成了各种类型。境内繁多的植物、动物种类,即受惠于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全市年平均气温除高山以外,一般均在15~16℃之间,1月2~3℃,2月15~16℃,7月27~28℃,10月16~17℃。无霜期在228~249天之间。全市热量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具有较明显的过渡性,可以说兼备了南北气候特点。全市年降水量820~1100毫米,其中夏季占400~450毫米。全年降水量为107~135天。太阳辐射较为丰富,年平均总日照时效为1800~2100小时。又由于境内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度最高、降水最集中、光照最强的季节,正是主要农作物的旺盛生长季节,故全市气候资源上的优势,极有利于农业生产潜力的发挥。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襄阳市有维管束植物189科828属1698种;其中蕨类植物93种,隶属27科50属;种子植物1605种,隶属162科778属。境内有国家级珍贵树种6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4种。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268种,其中鸟类151种,兽类60种,爬行类34种,两栖类23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10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50种,国家“三有”保护和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8种;非脊椎类陆生野生动物3万余种。
土地资源
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
(一)耕地672082.25公顷(1008.12万亩)。其中,水田246864.5公顷(370.3万亩),占36.73%;水浇地9348.47公顷(14.02万亩),占1.39%;旱地415869.28公顷(623.80万亩),占61.88%。耕地主要分布在襄州、枣阳、宜城等地,占全市耕地的64.45%。
襄阳市耕地上作物熟制全部为一年两熟以上,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438573.15公顷(657.86万亩),占全市耕地的65.25%;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118254.45公顷(177.38万亩),占17.6%;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84043.15公顷(126.07万亩),占12.5%;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24389.03公顷(36.58万亩),占3.63%;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6822.47公顷(10.23万亩),占1.02%。襄阳市耕地分布在2度以下平地的面积最多,25度以上耕地较少。
(二)园地46756.96公顷(70.14万亩)。其中,果园38618.05公顷(57.93万亩),占82.59%;茶园4410.35公顷(6.62万亩),占9.43%;其他园地3728.56公顷(5.59万亩),占7.98%。园地主要分布枣阳等地,占全市园地的54.44%。
(三)林地892523.01公顷(1338.78万亩)。其中,乔木林地796070.41公顷(1194.11万亩),占89.19%;竹林地412.48公顷(0.62万亩),占0.05%;灌木林地49998.19公顷(74.99万亩),占5.6%;其他林地46041.93公顷(69.06万亩),占5.16%。林地主要分布在南漳、保康、谷城等地,占全市林地的82.19%。
(四)草地7228.87公顷(10.84万亩)。其中,人工牧草地0.91公顷(13.65亩),占0.01%;其他草地7227.96公顷(10.84万亩),占99.99%。草地主要分布在枣阳、宜城等地,占全市草地的55.98%。
(五)湿地6133.53公顷(9.2万亩)。其中,沼泽草地3.49公顷(52.35亩),占0.06%;内陆滩涂6130.04公顷(91950.6亩),占99.94%。湿地主要分布在宜城、樊城、谷城等地,占全市湿地的69.37%。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46091.01公顷(219.14万亩)。其中,城市用地20824.06公顷(31.24万亩),占14.26%;建制镇用地13136.38公顷(19.71万亩),占8.99%;村庄用地105279.54公顷(157.92万亩),占72.06%;采矿用地4489.07公顷(6.73万亩),占3.07%;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361.96公顷(3.54万亩),占1.62%。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较大的是襄州、枣阳、南漳、宜城等地,占全市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59.7%。
行政区划
展开表格
截至2018年6月,襄阳市下辖襄城、樊城、襄州3个区,枣阳、宜城、老河口3个县级市,南漳、保康、谷城3个县。设有国家级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津新区)和省级鱼梁洲经济开发区。
展开表格
人口民族
201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89.8万人,常住人口568.0万人(指常住本市半年以上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7%。
根据襄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襄阳市常住人口为5260951人。全市常住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500307人相比,减少239356人,下降4.35%,年平均下降0.44%。全市共有家庭户1810009户,集体户70559户,家庭户人口为4903729人,集体户人口为35722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1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7人相比,减少0.56人。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58元,增长9.72%,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97元,增长9.8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3元,增长9.41%。
友好城市
中国 | 陕西省咸阳市、青海省海东市、福建省泉州市、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
国际 |
经济
综述
2022年,襄阳地区生产总值为5827亿元。
2021年,襄阳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达到5309亿元。
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01.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5.3%,降幅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收窄35.6、14.3、6.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13.01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2104.13亿元,下降7.3%;第三产业增加值1984.83亿元,下降4.5%。
2020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比上年上涨10.2%,衣着价格下降3.8%,居住价格上涨0.1%,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2%,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3.7%,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1.3%,医疗保健价格上涨2.0%,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5.2%。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3.1%。
2020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6.96万户,市场主体累计达到53.48万户,比上年增长6.9%。其中,新登记企业类市场主体1.86万户,累计达到11.14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5.04万户,累计达到41.49万户。
2019年,襄阳市地方财政总收入477.1亿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2亿元,增长1.6%,剔除减税降费政策等不可比因素影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12.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01.7亿元,下降1.8%,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7.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9.7亿元,比上年增长8.8%。
2019年,襄阳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4%,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比上年上涨7.2%,衣着价格下降1.8%,居住价格上涨0.9%,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2.1%,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0.8%,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2.1%,医疗保健价格上涨2.6%,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2.3%。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2.3%。
第一产业
2019年,襄阳市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47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全市粮食总产量467.1万吨,比上年下降3.0%;粮食种植面积781.7千公顷,下降5.8%。棉花产量0.9万吨,下降7.9%;油料产量35.7万吨,增长13.9%;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91.4万吨,增长4.1%;茶叶产量9969吨,增长8.5%;水果产量104.0万吨,增长5.9%。
2019年,襄阳市生猪出栏395.3万头,比上年下降30.2%;羊出栏131.5万只,增长2.7%;牛出栏33.0万头,增长1.2%;家禽出笼7152.4万只,增长11.6%;水产品产量20.0万吨,增长3.9%。
202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539.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4%。
2020年,全市粮食总产量472.4万吨,比上年增长1.1%;粮食种植面积786.7千公顷,增长0.6%。棉花产量0.7万吨,下降22.5%;油料产量37.6万吨,增长5.4%;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94.4万吨,增长1.0%;茶叶产量10566.0吨,增长6.0%;水果产量115.5万吨,增长11.0%。
2020年,全市生猪出栏383.6万头,比上年下降3.0%;羊出栏103.4万只,下降21.4%;牛出栏30.2万头,下降8.6%;家禽出笼7729.5万只,增长8.1%;水产品产量19.7万吨,增长1.1%。
第二产业
2019年,襄阳市全部工业增加值2077.0亿元,比上年增长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8%,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9.5%;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0.0%。
2019年,襄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纱产量76.2万吨,下降9.0%;布产量26.0亿米,增长5.7%;服装产量28545.2万件,增长10.4%;白酒产量3.5万千升,增长16.7%;化肥产量63.8万吨,增长27.1%;水泥产量1225.8万吨,增长8.8%;钢材产量187.7万吨,增长5.2%;汽车产量36.0万辆(含风神襄阳汽车有限公司在襄阳生产车辆产量),下降8.2%。全市全社会用电量164.8亿千瓦时,增长5.7%,其中,工业用电量98.4亿千瓦时,增长3.4%。
2019年,襄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98.8亿元,增长13.9%;实现利润总额303.3亿元,增长8.5%。
2019年,襄阳市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133.2亿元,增长15.1%。
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3%,高于全省5.5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3,比2019年同期增长13.0%,高于全省5.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3%。
第三产业
2019年,襄阳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2.1%,其中500万元以上投资增长15.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65.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7%,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8.1%。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3.4%。房屋施工面积2473万平方米,增长3.0%;商品房销售面积665万平方米,下降4.3%。
2019年,襄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800亿元,达到18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31.5亿元,增长17.6%。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1592.4亿元,增长12.2%;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270.4亿元,增长12.8%。
2019年,襄阳市外贸进出口总额3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出口28.6亿美元,增长18.7%;进口4.4亿美元,下降0.8%。全市新批外资项目28家,增长33.3%;实际外商直接投资9.6亿美元,增长8.8%。
文化
文化遗产
截至2012年底,襄阳市共有6个项目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8个项目被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有1人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人被省文化厅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康县的民间文学《黑暗传》,保康、南漳县的民间音乐《沮水巫音》,南漳县的民间音乐《薅草锣鼓》,老河口市的民间音乐《老河口丝弦》,宜城市的民间舞蹈《赶象》,南漳县的民间舞蹈《端公舞》,宜城市的传统戏剧《襄阳花鼓戏》,宜城市的曲艺《宜城兰花筒》,老河口市的民间美术《老河口木版年画》。南漳县传统舞蹈(民间舞蹈)高跷花鼓、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南漳阴锣鼓,谷城县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南河套曲、石花奎面制作技艺、襄阳区酱菜制作技艺(襄阳大头菜腌制技艺)。
荆楚文化
襄阳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孕育了楚赋开山鼻祖宋玉,“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等典故流传至今。留下了穿天节、端公舞、牵钩戏、锁呐巫音、苞茅缩酒等楚风遗俗,留下了西周邓城、宜城楚皇城、南漳楚寨群、枣阳九连墩等楚文化遗址。
三国文化
上承汉末,下启魏晋,在近百年群雄争战、风云际会的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精准分析时局、提出《隆中对》,使襄阳成为三国鼎立格局形成的源头;以羊祜镇守襄阳、杜预上表灭吴方略为标志,襄阳成为晋灭吴、完成统一大业的策源地。东汉末年,北方战乱,刘表领荆州牧(公元190~209年),“爱民养士,从容自保”,把襄阳治理得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成为乱世中一片安宁的“绿洲”,数以千计的士人纷纷来到襄阳,司马徽、庞德公、庞统、徐庶、崔州平等一批谋略精英,经学家宋忠、文学家王粲、书法家梁鹄、音乐家杜夔等一批杰出人物汇聚襄阳。东晋史学家习凿齿著《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等,对中国史学发展影响深远。
东晋高僧释道安在襄阳长达15年之久,研究佛学,讲经弘法,统一佛教姓释,确立僧律戒规,首创中国僧制,编撰中国第一部佛经目录,奠定了印传佛教中国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儒释道格局的形成乃至整个汉传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使襄阳一度成为全国的佛教传播中心。襄阳是“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三国文化遗产丰富,《三国志》86卷中有18卷写到襄阳,《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2回故事发生在襄阳,现存有50余处三国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司马荐贤、三顾茅庐、马跃檀溪、水淹七军、刮骨疗毒等发生在襄阳的三国故事。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和品格。
汉水文化
南河小三峡风景区
诗赋文化
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诗经》、《楚辞》均发源和交汇于汉水流域,《诗经·汉广》描写的汉水女神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影响最深远的江河女神形象。历经千百年流传,汉水女神形象成了千万汉水女儿美丽、善良、聪慧、高贵的象征,寄托了汉水流域人民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美的追求、善的推崇和情的向往。襄阳人宋玉和王逸是《楚辞》的主要作者,宋玉推动了楚辞向楚赋的转变,王逸编撰了《楚辞章句》。
书画文化
襄阳是“中国书法名城”,历史上代表性人物有三国时期的梁鹄、邯郸淳,隋唐时期的丁道护、杜审言,北宋时期的米芾、米友仁、张友正等。米芾世称“米襄阳”,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他的画以“米点山水”著称于世,他的《研山铭》成为千百年来人们习书临摹的法帖。
古城文化
襄阳城的前身是楚北津戍,是一个大型军事渡口,自建城就打上了军事文化的烙印。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曾有172次有名的战争发生在襄阳。其中,元宋大战旷日持久,长达六年,使“铁打襄阳”之称名噪海内外。“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兵家必争之地,天下之腰膂”,描述了襄阳军事战略地位的重要。
红色文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襄阳诞生了鄂西北第一个党组织、第一支正规红军武装,中国早期革命家萧楚女两次到襄阳传播革命火种,贺龙带领红三军转战鄂西北、中原突围鏖战襄阳、“五路大捷”之一的襄樊战役等,在中国革命史和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襄阳大地涌现了程克绳、谢远定、黄火青、吴德峰、胡绳等一批老一辈革命家、理论家,涌现了张光年、陈荒煤、梁斌、蓝光等一批文学艺术家。抗日战争时期,襄阳成立了第五战区文化工作委员会,李公仆、老舍、姚雪垠、臧克家、李可染等一批爱国文人志士来到襄阳工作,给襄阳的文化艺术带来新的繁荣。
方言节庆
襄阳方言准确来说是指其所属各县市方言的总和,语言学分类属于官话中的西南官话鄂北片,除入派阳平之外,音调与成渝片差别较大,又类于中原官话。西南边受秦巴方言的影响,语言“清轻略带秦”,东北边语言浊得近豫音。从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来看,襄阳话与普通话均有差异,而以语音差异较大。
由于1960至197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襄阳主城区及下属县市迁入大量使用吴语与东北官话的人口,今市区仍然存在吴语与东北官话的方言岛,同时也造成了北部城区,以及原三线建设单位附近地区大部分居民普通话语音十分标准但不能使用本地方言进行交流的情况。襄阳本地流行的节日和习俗:火把文化节、拔河节、穿天节、诸葛亮文化节等。
影视作品
电影创意当时定名《诸葛亮与黄月英》。剧本创作完成后,电影更名为《襄阳·卧龙出山》。
诸葛亮文化节
“襄阳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又称“诸葛亮文化节”,是襄阳为纪念古代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而举办的一项节日文化活动,是“文化襄阳”中重要组成部分,形式灵活多样。
大学生电影节
地方特产
襄阳菜是楚菜系的北味菜,以襄阳和郧阳(今十堰)地区的风味为基础,吸收鄂豫陕渝四省的风味。特点是以猪、牛、羊肉为主要原料,加以该地区特产山珍和野味,制作方法以红扒、热烧、生炸、回锅、凉拌居多。巴蜀荆楚地区的人们生性嗜辣,几乎所有的菜都要用辣椒,与麻辣的川菜、猛辣的湘菜不同,楚菜讲究的是鲜辣。
襄阳菜既有着楚菜鲜辣的特点,又保持着自己的风味,烹制手法以蒸、煨、炸为主,尤喜菜上淋油。襄阳名菜有三镶盘、夹沙肉、襄阳缠蹄、红烧蹄膀、糖醋白菜、清蒸槎头鳊、泡菜牛肚丝、酱猪大骨、酱爆肉、宜城盘鳝、宜城大虾等。
襄阳大头菜
襄阳大头菜,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07年9月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襄阳大头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襄阳大耳黑猪
襄阳大耳黑猪,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16年4月11日,原农业部批准对“襄阳大耳黑猪”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程河柳编,湖北襄阳市襄州区程河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07年11月2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程河柳编”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孔明菜
牛油面
金刚酥
交通
综述
襄阳自古即为交通要塞,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历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襄阳西接川陕,东临江汉,南通湘粤,北达中原,是鄂、豫、渝、陕、四省市毗邻地区的交通枢纽。
2017年,襄阳市公路里程29920.3千米,其中,等级公路通车里程28466.6千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99千米。全市公路货物周转量574.1亿吨千米,增长9.4%;公路旅客周转量53.8亿人千米,增长1.5%。襄阳机场航线现已通达20座城市21个航点,全年保障运输航班12267架次,同比增长29.4%;完成旅客吞吐量102.7万人次,同比增长24.6%;完成货邮吞吐量2914.7吨,同比增长16.1%。
公路
市境内高速公路长27千米。襄十高速公路:襄(阳)至十(堰)高速公路及连接线襄阳段98.53千米;襄荆高速公路:襄(阳)至荆(州)高速公路襄阳段57.15千米;孝襄高速公路:孝(感)至襄(阳)高速公路襄阳段91.09千米;阳魏高速公路:襄(阳)至南(阳)高速公路襄阳段22.81千米;麻竹高速襄阳段(在建)。
社会
科技
截至2019年底,襄阳市共有141个项目被列入国家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全年共申请专利9199件,实用新型专利6171件,外观设计专利761件,发明专利2267件。
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782家,实现增加值101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944.9亿元,增长11.4%。
教育事业
截至2019年底,襄阳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687所,其中,普通高校5所;中等职业学校31所,在校生2.6万人;普通中学243所,在校学生26.3万人;小学473所,在校生37.9万人。全市现有专任教师5.2万人。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文化事业
2019年,全市在市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登记注册的民间表演团体为36个,文化馆10个,博物馆11个,公共图书馆10个,藏书量达2675.2千册。
体育事业
社会保障
2019年,襄阳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2.3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9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7247个,发放小额创业担保贷款放贷金额1.2亿元。
2020年2月12日,被民政部和财政部共同确定为第五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
旅游
综述
旅游
主要景点
古隆中
仲宣楼
东晋时梁州刺史朱序镇襄阳时,前秦苻丕来攻,序母韩夫人登城巡视,见西北角城垣防守薄弱,遂领女婢及城内妇女于此斜筑新城一段,后此角果被攻破,幸赖新筑之城垣,方击退攻城之敌,因称此段城垣为夫人城。明初在此扩建子城。长24.6米,宽23.4米,上嵌石匾,镌“夫人城”三字,下嵌古碑数通,其中同治年间(1862~1874)树立的石碑,上刻有“襄郡益民胜迹夫人城为最”等字样。
鹿门寺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鹿门寺位于襄阳城南约15千米处东津镇鹿门山,始建于东汉建武年间,是汉唐以来的佛教胜地和文人雅士的集聚地。建武年间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因神道口刻有二石鹿,俗称鹿门庙。西晋改名为万寿禅寺,唐复名鹿门寺。汉末名士庞德公、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皮日休皆栖隐于此。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在此建“三高祠”,并供其像,以示纪念。明末毁于火,清初以来,屡有修废。保存有石鹿、龙头喷泉、瀑雨池、天井、大殿等古建筑和碑刻。
昭明台
古城墙
代表人物
获得荣誉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国家智慧城市 | 国家森林城市 | 国家卫生城市(2次) |
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 | 国家园林城市 | 中国最安全城市 |
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 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全国科技进步城市 |
中国书法名城 | 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 | 中国三国文化之乡 | 中国红嘴相思鸟之乡 |
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 | 2019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第66名 | 2019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 2019中国城市品牌评价百强榜(地级市)第43名 |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9”第88名 | 第三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 2019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 | 2020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
展开表格
参考资料
[1]
建制沿革 · 襄阳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2-14]
[2]
行政区划 · 襄阳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2-14]
[3]
地理位置与面积 · 襄阳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2-14]
[4]
水文水资源 · 襄阳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2-14]
[5]
野生动植物资源 · 襄阳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2-14]
展开
相关合集
2015年湖北省下属地级市
共12个词条4637阅读
武汉
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市
黄石
湖北省地级市
十堰
湖北省地级市
查看更多
2021年中国湖北省内获卫生城市
称号
共14个词条3270阅读
十堰
湖北省地级市
宜昌市
湖北省辖地级市
咸宁
湖北省地级市
查看更多
中国湖北省获国家园林城市名单
共31个词条2881阅读
十堰
湖北省地级市
襄阳
湖北省地级市
武汉
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市
查看更多
湖北省的国家卫生城市
共14个词条2105阅读
十堰
湖北省地级市
宜昌市
湖北省辖地级市
咸宁
湖北省地级市
查看更多
中国中南地区的国家森林城市
共57个词条3294阅读
许昌市
中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
新乡
河南省地级市
漯河市
中国河南省下辖地级市
查看更多
相关视频
全部
独家
892次播放01:11
襄阳——被称为“南船北马、七省通衢”
合集
简介
2个视频
1253次播放02:53
襄阳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9.9万次播放01:42
这里是襄阳
合集
实景
2个视频
1055次播放01:00
「航拍中国」湖北·襄阳
吃喝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