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神(民间传说中的司灶之神)
灶神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7
灶神
民间传说中的司灶之神
信仰由来
灶神发源于原始人类对自然力“火”的崇拜,因此最初灶神与火神是连在一起的。灶炉趋于完善后,灶神从火焰中独立出来,自然崇拜逐渐转向人神崇拜。在母系氏族社会中,女性是炊事的主要承担者,而且还承担着生育的责任。因此,先民们将母系氏族首领的形象化为保护氏族与家灶的神。随着社会变迁,父权制社会的出现,灶神的形象也逐渐被男性所取代。这时的灶仍是集体大灶,“灶神”也享受着崇高的地位。步入阶级社会后,集体性的祭拜活动成了一家一户的个体活动,灶神也由氏族部落之神,变为家神。
除此之外,也有学者认为灶神是来自昆虫或动物动物崇拜,如神话学家袁珂便认为灶神的原型是蟑螂,德国学者爱德华·埃尔克斯(Eduard Erkes)则认为汉族的灶神是一个居于炉灶中的蟾蛛,民俗学家杨堃则将“蛙”视为灶神。在中国西藏墨脱的门巴、珞巴两族,他们以狗为图腾,将狗当做灶神和保护神,族中流还传着许多关于狗是灶神的传说。
信仰崇拜
人物身份
在《礼记》《汉书·郊祀志上》《庄子·达生篇》等古籍中,记载的灶神原型便是一名叫做“先炊”的女性。《淮南子·汜论训》中记载为炎帝;《事物会源》记载为黄帝;《五经异义》中记载为颛顼氏之子“黎”;《后汉书·阴识传》注称其姓张名禅,字子郭;《荆楚岁时记》谓其名为苏吉利,妇姓王名博颊等等。东汉时期的《太上灵宝补谢灶王经》中则记载灶神为“昆仑老母”又称“种火老母元君”,另又分东、南、西、北、中五方五帝灶君;天、地灶神君等等,但由于过于繁多,未被民间全部接纳。民间所传多为唐代小说集《酉阳杂俎》中所记载的张单。
人物形象
西晋司马彪注《庄子》中记载“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而《酉阳杂俎》中所记载的灶神张单是黑面长须。明清以后,灶神作为“俗神”,逐渐被贴上了懒惰、贪婪甚至好色的标签,灶神的形象也渐渐变得体态臃肿、形象邋遢、圆滑世故。民间供奉的灶神图中,灶神分为一人独坐的灶王爷形象,和一对老夫妇并坐,或是一男两女并坐的灶君、灶君夫人形象,有的还会有文臣武将、男女童子分立两旁。
神格职能
灶神又称“灶君”“灶王”“东厨司命”等。在汉代以前,灶神的职责是“主饮食之事”,至东汉时期的《太上灵宝补谢灶王经》中,灶神能上通天界,下统五行。在天上为天帝,在人间则为司命灶君,监察人间善恶,并将其记录后禀告天曹,而且还能决定凡人的寿夭、贫富、职禄,肩负了司火、司饮食和督察人间善恶祸福的多重职责。晋代后,灶神又被尊为天地督察使,葛洪在《抱朴子》中便记载了灶神会在每月的最后一天会上天,向玉帝汇报人们善恶功过的职能,清代的《太上感应篇》中更是详列了灶神所监管的数百种罪过。
少数民族灶神
藏族的灶神称为“塔吾拉叶毛”,她是一位身裹素妆,佩带瑰玉,手持金勺的女神。在部分藏区也将蝎子作为灶神崇拜,相传它是龙女的化身,所以有人便会在灶房中画有白色的蝎子。藏族百姓并不供奉灶神神像,而是以锅台上边的墙为意向中灶神的神龛。在烹饪食物后,会先取一些置于墙边,供灶神受用。寺庙里终身制的炊事员在更换时,也要供奉灶神,申请退休和上任。
在门巴族和珞巴族的信仰中,以狗为灶神,甚至还有祈祷词。传说,很久以前珞巴族中两个以狩猎为生的兄弟,向“灶神三兄弟”祈祷希望能猎取到食物。于是天上就降下了三只猎狗,从此兄弟俩每天都能获得很多食物。后来弟弟死去,食物也减少了,哥哥再次祈祷,灶神便从天上赶来了一只怪兽,可惜哥哥没能射中,灶神三兄弟便返回了天庭。
祭灶习俗
习俗演变
在记录先秦时期礼制的《礼记·月令》中记载了“祭灶”被列为国家祀典的七祀(或五祀)之一,受天子和庶人供奉。历代“五祀”都是国祀之一。到了汉代,祭灶成为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南北朝以后,对灶神的信仰已成为民间的习俗。隋唐以来,灶神信仰日益普遍,至宋代,民间逐渐形成了腊月二十四祭灶的习惯。清代康熙帝厘定礼典之后,官方停止专祀,改为腊月二十三祭灶,而“北三南四”的祭灶时间差则与小年有关。
辞灶仪俗
在小年的黄昏,人们会准备酒、灶糖等供品祭祀灶神,之后烧掉旧的灶神像,意为送灶神上天,等到除夕或正月初一时再设新神像,接回灶神。因各地风俗不同,有的地方会将糖涂抹在灶神像的嘴部,使其上天后嘴被粘住,免生是非。有的地方会用纸糊成轿子,将灶神、纸马放入轿内一起焚化,有的还会加入《送灶君上天疏》一并焚烧。还有一些地区为灶神坐骑撒马料,从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等等,花样百出。
各国灶神
除了中国外,在越南、日本等国也存在灶神信仰。
越南灶神
作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越南也将灶神作为重要的民间神祇,也有拜灶神的传统仪式。越南民众认为灶神会乘坐鲤鱼上天庭,因此在拜灶神时会用纸精心地扎做成“天龙”,在仪式结束之后,要将活的“天龙”(鲤鱼)放到江河湖海之中,再将纸扎“天龙”烧掉,以示灶神乘着“天龙”上了天庭。在2003年,越南中央电视台甚至以此为蓝本制作播出了一档综艺节目《灶君》,之后在每年的除夕夜都会播出,因此也被称为越南版“春晚”。
日本灶神
日本的厨房也有灶神,称为三宝荒神、宠神等。日本灶神与中国灶神不同,相传他从不外出,哪怕是在“神无月”,八百万众神聚集出云时,灶神仍会留在家中。在日本,灶神的祭祀并不盛大,甚至不构成新年的主要礼拜对象,与其相关的祭祀只有“灶祓”和新年伊始焚灶的“初灶”。
韩国灶神
韩国的《门前本解》主要传述了灶神、厕神和门神的由来及相互关系,《门前本解》中维护家庭的正妻,从头到尾都在无私的付出,哪怕在饥荒之年,也养活了七个儿子。最后在她死而复生后,成为了具有生殖象征和财富象征的灶神,同时她也是“大母神”形象一分为二的其中一个。《门前本解》需在特定的地点演唱,并伴以戏剧性舞蹈,通过举行特定的仪式和神话观念来在寄托民众消灾避祸的愿望。
文化价值
灶神形象绵延了几千年,经历了各阶段的信仰转变,都寄托了民众避祸求吉、趋利避害的心理。灶神每个阶段的形象演变,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灶神信仰成为了传统文化中难得的信仰实例。由于灶神有监察人间善恶的职责,因此也对古人的言行举止形成一定的道德约束性,使之承当该有的社会贡献和责任。同时,人们通过祭灶来为自己和家人祈祷,从而获得生活平安、如意的内心肯定,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给予了人们精神上的慰藉。
相关传说
相传,唐代文学家罗隐幼年时身有皇帝骨,他母亲在灶间听闻此事后,便发誓等罗隐做了皇帝,一定要杀了“万家”(姓万之家)以报多年欺侮之仇。灶神听到后,误会“万家”为“一万家”,便将此事禀明了玉皇,玉皇知道后将罗隐贵骨换贱骨,换作乞丐身,罗隐周身酸痛,紧咬牙关,最后只剩罗隐的皇帝嘴没被换去。此后,罗隐虽然不能做皇帝,但是他说的话却也无不应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