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马兜铃(大叶马兜铃)
大叶马兜铃,别名:南木香、金狮藤、地黄蒲、香里藤、金腰带、痢药草,拉丁文名:Aristolochia kaempferi Willd.,是马兜铃目、马兜铃科、马兜铃属 草质藤本;无柄或具短柄,有网脉,下面密被短柔毛;花被管中部急遽弯曲,下部长圆柱形,蒴果长圆状或卵形,近无毛,成熟时暗褐色;种子倒卵形,背面平凸状,腹面凹入,中间具种脊。花期4-5月,果期6-8月。 图片取自中国植物图库
被子植物门
植物界
Aristolochia kaempferi Willd
马兜铃科
马兜铃属
马兜铃目
Aristolochia kaempferi
形态特征
大叶马兜铃
大叶马兜铃是草质藤本植物;根圆柱形,外皮黄褐色,揉之有芳香,味苦;嫩枝细长,密被倒生长柔毛,毛渐脱落,老枝无毛,明显具纵槽纹。叶纸质,叶形各式,卵形、卵状心形、卵状披针形或戟状耳形,长5-18厘米,下部宽4-8厘米,中部宽2-5厘米,顶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浅心形或耳形,边全缘或因下部向外扩展而有2个圆裂片,叶上面嫩时疏生白色短柔毛;侧脉每边3-4条;叶柄长1.5-6厘米,密被长柔毛。花单生,稀2朵聚生于叶腋;花梗长2-7厘米,常向下弯垂,近中部或近基部具小苞片;小苞片卵形或披针形,长5-10毫米,无毛,无柄或具短柄,有网脉,下面密被短柔毛;花被管中部急遽弯曲,下部长圆柱形,长2-2.5厘米,直径3-8毫米,弯曲处至檐部较下部狭而稍短,外面黄绿色,有纵脉10条,密被白色长柔毛,内面无毛;檐部盘状,近圆形,直径2-3厘米,边缘3浅裂,裂片平展,阔卵形,近等大或在下一片稍大,顶端短尖,黄绿色,基部具紫色短线条,具网脉,外面疏被短柔毛,内面仅近基部稍被毛,其余无毛,喉部黄色;花药长圆形,成对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并与其裂片对生;子房圆柱形,长6-12毫米,6棱,密被长绒毛;合蕊柱顶端3裂;裂片顶端圆形,有时再二裂,边缘向下延伸,有时稍翻卷,具疣状突起。
蒴果长圆状或卵形,长3-7厘米,近无毛,成熟时暗褐色;种子倒卵形,长3-4毫米,宽2-3毫米,背面平凸状,腹面凹入,中间具种脊。花期4-5月,果期6-8月。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台湾(台北)、福建(南靖)、江苏(镇江)、江西(庐山)、广东(潮安)、广西(大瑶山)、贵州(威宁、兴义)、云南(昆明、景东)。生于山坡灌丛中。
主要价值
大叶马兜铃可作止痢药草,也是某些裳凤蝶的幼虫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