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网登录
石塘网

南宋三位抗金名将岳飞曲端魏胜如何评价?

南宋三位抗金名将岳飞曲端魏胜如何评价?

南宋三位抗金名将岳飞曲端魏胜如何评价?

1021人浏览最新回答 2022-08-11 07:02:23
回答
共4个回答
+关注

从南宋的抗金战场的整体情况上来看,虽说南宋朝中官场的抗金态度并不积极,但各地的将领还有民间的义军,对于抗金一事还是有着很多的积极作战的。我们熟知的中兴四名将,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无一不是在抗金的战场上开始走进历史舞台,他们或运筹帷幄,或勇悍绝伦,或借用抗金一事来为自己谋取私利,总之在南宋的舞台上抗金与求和永远是不会谢幕的争辩。题目中所提及的三个人,除了岳飞之外,曲端与魏胜无论从个人名气还是在当时的影响力相比中兴四名将都是有所不如的。我想提问者之所以把这三个人放在一起提出,其原因应该是这三个无一例外的都是悲剧人物吧。

要是想评价他们三个人,我们必须要说的一件事情就是他们各自的事迹。岳飞的事迹我们放在最后说,作为抗金战场上最为活跃的岳元帅,他的事迹大家都很了解。我们先说说曲端的事迹吧。

先对曲端简单的做一个介绍。曲端,字正甫,镇戎(今宁夏固原)人。父亲曲涣,曾任左班殿直,后战死沙场。曲端三岁时,以父荫授任三班借职。机敏知书,善于写作文章,富有兵机韬略。历任秦凤路队将、泾原路通安寨兵马监押、泾原路第三将。从这里可以的出来曲端的一个特点,就是他是属于世家型武将,这一点在宋代很常见,而且他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将才。接下来说说一下发生在曲端身上的具体事情,第一个就是主动与金兵作战,建炎元年(1127年)十二月,金国将领完颜娄室进攻陕西。建炎二年(1128年)正月,进入长安、凤翔。到了同年的二月二月,各地抗金义军群起击敌,金军从巩州东撤而还。曲端当时在泾原治理军队,招集流民溃卒,对经过此地的人都供给粮食,因此道不拾遗。金军游骑侵入泾原境内,曲端派副将吴玠占据清溪岭,同敌作战并大败敌人。曲端乘敌败退之机,攻下秦州。这件事情上可以说明曲端是一个擅于作战的将领,不仅能够主动同金兵作战,还能够很好的管理自己手下的兵卒。第二个是曲端与他的上司王庶之间的事,曲端不服从管理,当时曲端统领泾原路全部精兵,驻扎在淳化。王庶每天送达公文催促曲端前进,曲端不听。王庶知道事情紧急,又派遣属官鱼涛前往督师,曲端表面答应而实际上并没有前行的意思。转运判官张彬跟随曲端军负责后勤供应,询问曲端行军日期。曲端笑对张彬说:“你看我所率领的部队,与李纲救援太原的兵力谁强呢?”张彬说:“你的不如李纲的兵力。”曲端说:“李纲召集天下兵,不加节制就前往,因此失败。今天我的兵力不到一万,如不幸失败,那么金军骑兵就会长驱直入,陕西就会丧失了。我估量陕西全境和鄜延一路的轻重缓急,因此未敢立即行动,不如扫荡敌人巢穴,攻敌必救之地。”于是派遣吴玠进攻华州,将其攻拔。简单的看这一点的话,曲端可以说是一个能够主动把控战场走向的军事将领,但如果往下看,就不一样了,曲端曾经想过,在王庶来找他的时候杀掉王庶,吞并他的部队。后来被人劝阻曲端没有对王庶动手但他却亲自率兵袭击并杀死当时的一个义军统领张宗谔,收编了他的部队。这说明了一个问题,曲端本人是一个有着极其统兵意识和军阀意识的人,如果这件事不能证明,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则可以佐证这一点。当时的名臣张浚曾网络天下英才,用来抗击金兵。于是想任用曲端,但不清楚曲端的意向,派遣张彬以招募补充禁军为借口,到渭州试探他。张彬见到曲端问道:“你常常忧虑各路兵马不能集中,财用不足;现在兵马已经集中,财用已经齐备,完颜娄室以孤军深入我境,我会合各路军队向他进攻并不困难。万一粘罕集中兵力前来,怎么对付他?”曲端说:“不是这样,兵法先比较敌我双方情况,现在敌人可以战胜,只有完颜娄室孤军一件事;但金军将士精锐,不减以前。我不能胜利,也只有集中五路军队一事;但将士和从前没什么不同。况且金军困粮于我,我常处于被动,敌人常处于主动。当今应当反其道而行之,指挥军队占据险要,不时派出偏师扰乱金军耕耘收获。敌人不能耕种,必然到河东夺取粮食,这样我就处于主动,敌人就处于被动,不到一二年时间敌人自己必然发生困敝,可以一举歼灭。万一轻举妄动,必然留下无穷后患。”这一点我对他的这个说辞并不认同,我觉得这只是一个次要原因,而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曲端想保留实力,用来为自己谋利。而且曲端为人性格上刚愎自用,他手下的重要将领吴阶、康随都对他有意见,这也为他后来的死埋下了隐患。后来,也的确是康随把他害死的,而吴阶在里面也没有起到什么好作用。

说完曲端,我们来说说魏胜,魏胜字彦威,宿迁(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出身农家,早年曾为弓箭手。胆略过人,骁勇善战。从出身上看他与岳飞一样,也是农家出身,他的功勋无祖辈庇荫,是自己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这一点,也就使他更了解百姓心中的想法。魏胜曾自告奋勇,聚集三百勇士攻取被金军所占的涟水,而攻占涟水后魏胜的作为也是他抗金中的一个亮点。占领涟水城后,魏胜严令部下:不准擅杀一人。他对城中百姓说:“涟水本是大宋的国土,你们原是朝廷的百姓。自从淮北被金侵占后,大家饱受金虏蹂躏。我的家乡宿迁比涟水沦陷还早,深知做亡国奴的痛苦,现在金主背信弃义,又要南侵,难道你们不要回归朝廷,和我一起收复失地吗?”百姓听了以后,万分激动:“我们做梦都想回归大宋,给金人当奴隶的滋味早就尝够了!”当下,就有数百人参加了魏胜的“忠义军”,在涟水人民的支持下,忠义军直向海州进发。这一招他在攻取海城时又一次使用,在攻取海城时他派人到各城门向守城百姓宣传:“金人弃信背盟,无名举师,欲犯淮南。你们原本都是大宋子民,朝廷念你们饱受金人摧残,派我等来此解放百姓,收复失土,惩治奸细,你们可速开城门,协助我等共擒高贼,忠义军绝不扰民。”守城百姓喜从天降,立即打开城门迎接魏胜,并自动充当向导,直向州衙发动攻击。当时的海军守将高文富与其子安仁,率千余牙兵拒守,负隅顽抗。魏胜派遣数十名勇锐之士攀登城楼,自己则率领部队与高安仁大战于谯门之内。忠义军勇士以一当十,把高安仁及其爪牙全部消灭,活捉了高文富。相比曲端来说他的抗金意识也更强烈,靖康支持后不久,他的家乡宿迁沦陷于金国。眼见家乡父老遭受金兵的蹂躏,年幼的魏胜对金兵恨之入骨,于是他跟着大人们学骑马、练射箭、耍刀枪,希望能为老乡们报仇,可以说魏胜的从军完全是因为国仇家恨而起的,比世家出身的曲端要纯粹一些。魏胜还有一个其他南宋名将缺乏的能力就是擅于发展,魏胜当初起义时,既无州郡粮饷之给,又无府库仓廪之储。然而,他在海州行工商、劝粜粮、课酒税,榷盐纲,保障了军队的供给。他又根据海州的地形,筑重城,浚沟壤,塞关隘,造战车,使海州成为扎在完颜亮脊背上的芒刺。而魏胜并没有能够解决当时官场的议和之声,也无法看破当时朝中忠臣议和的潮流,在他任楚州知州时,上司刘宝贪生怕死,一味议和。金兵见有机可乘,便准备南侵,本来有机会调动军队抵挡的刘宝因为他的软弱,而对此置之不理。金兵乘机会派骑兵向魏胜发动猛攻。魏胜只得率本部人马与金兵殊死决战,后来金兵又有大批军队赶到。魏胜一面拼死抗击,一面派人向刘宝告急。刘宝卑鄙地说:“宋金刚刚议和,绝不会发生战争。”尽管只有四十里的距离,刘宝竞不发一兵一卒。魏胜部队的箭矢用完了,犹依据土岗为阵地,与敌人艰苦周旋。当他听到刘宝不发救兵的消息后,悲愤地说:“我当战死于此,以报大宋。如果你们能逃得活命,希望能报告皇上。”接着,他命令步兵先撤,自己带骑兵断后。他与骑兵边撤边战,当退到距离楚州只有九公里的时候,已是精疲力尽,再也抵挡不住敌营中射来的如蝗飞矢,一代名将就这样殒灭了,这时,他才四十五岁。魏胜死后,刘宝便弃城而逃。

对于岳飞,大家都很熟悉,简单的几句话就概括一下,出身农户,学艺周同,精通武艺,三次从戎。在初期的抗金将领张所、宗泽手下都有过不凡的表现。擅于治军,军纪严明,他所带领的岳家军有“撼山易,憾岳家军难”的美誉,其战例更是数不胜数,简单的概括一下,收复靖康 ,夺取六郡,四次北伐,挺进中原,平生未尝一败,最后死于风波亭,他的死,其实也从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南宋抗金的停止,从此南宋再没有过同金军大规模的战略动作。

介绍完三个人,咱们给这三个人做个对比,首先说曲端,曲端这个人是一个灵活的军事作战者,但他不能称之为军事家,虽有名将之名,但可圈可点的战例却相对较少,而且私心重,虽说有才华却刚愎自用,有着较强的军阀意识,即便不死,也难保不会在后来割据一方,他的悲剧是由于个人的性格特点造成的,说他咎由自取,也并不是很过分。而魏胜其人,更像是一个孤独的前行者,在他的抗金道路上,虽然也有过他人的协助,但更多的是靠着自己。依靠自己来聚集抗金队伍,也依靠自己来置办军械粮草。可以说三个人里,魏胜更有经略一方的能力,但是他的作战到后期以防守为主,没有了什么进攻的动作。如果不是朝廷议和派为主,魏胜虽说不能平定天下,但保一方平安的能力绝对是三个人里最突出的。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他无法扭转朝中人们的思维,因为议和就是当时的主流。而岳飞这个人,是一个纯粹的军事家,他可以指挥千军万马,在同金国的作战中未尝败绩,军事上的岳飞可以解决任何问题。但他缺少的是政治头脑,和作为主将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魄力,他背负着沉重的忠诚的枷锁,这也与他后来的风波亭遇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三位南宋抗金名将中民族英雄岳飞声威最大战功最高结局悲惨,一生精忠报国战功赫赫令金兵闻名丧胆却冤死于高宗赵构和奸相秦桧之手含冤赐死风波亭。南宋抗金名将曲端勇猛善战,战功卓著却结局更惨,既含冤下狱还被奸诈小人活活烤死于狱中。魏胜抗金名将南宋一位军事天才能文能武,勇猛功高死的壮烈,抵抗金军入侵不幸战死沙场以身殉国。三位抗金名将综合排名如下死的最惨曲端第一,战功声威岳飞第二,魏胜居第三。

+关注

这三位都是南宋抗金名将,为抗金事业立下赫赫战功。不过,生在那个朝代,确实他们的一种悲哀,常年被自己人陷害,甚至杀害。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三位将领。

岳飞(岳武穆,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书法家、抗金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代表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绍兴十年(1140年),挥师北伐,大败金军,逼近北宋故都开封,后被诬陷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的业绩不可磨灭。他表达了被侵犯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并知道爱护人民的抗金力量,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金人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

曲端(1091年—1131年),字正甫,镇戎(今宁夏固原)人,南宋名将。高宗建炎初年,任泾原路经略司统制官,屯兵泾州,多次击败金兵。建炎二年(1128年),任延安府知府。后迁康州防御使、泾原路经略安抚使,拜威武大将军,统率西军。后因布阵问题,与张浚争执,被贬为团练副使。富平之战,宋军失利。张浚接受吴玠密谋,以谋反的罪名将曲端交由康随审问。绍兴元年,因酷刑死于恭州,年仅四十一岁。后追复端宣州观察使,谥号壮愍。

魏胜(1120年—1164年),字彦威,宿迁(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南宋抗金名将。出身农家,早年曾为弓箭手。胆略过人,骁勇善战。曾多次参与抗击金军,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朝皇帝完颜亮出兵南侵的时候,他率军三百,收复海州。隆兴元年(1163年),他一度被贾和仲诬陷,后来魏胜被平反,改任楚州。在金国大将徒单克宁入侵时,魏胜力战而死。宋朝追赠其保宁军节度使,谥“忠壮”。

+关注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再品岳飞一人吧。应该说,岳飞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华夏子孙对他的故事大多耳熟能详岳母刺字、朱仙镇大捷、十二道金牌、被秦桧毒害…最突出的感觉就是忠肝烈胆,冤魂不屈!可是,不久前我去岳飞的故里汤阴,在岳飞庙正殿两侧最突出的位置,看到的是清同治年间榜眼出身的翰林院编修何金寿的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第一功名不爱钱。”据说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许多人对此联不以为然,上联抄的是文天祥的句子,下联也太过直白,一如大实话,没有表达出岳飞的主要功绩,尽忠呀、报国呀、浩气呀威灵呀等等,显然分量不够,为什么却要摆在这么显著的位置?何金寿解释说,他思虑了很长时间,觉得只有这两句话,才能最准确地概括岳飞的一生,最能代表岳飞的精神。

在岳飞屡屡大败金兵,光复建康等故地,让南宋小朝廷有了立足之地,宋高宗也得以喘息的时候,曾相当倚重岳飞,要为他建造府第,岳飞当即辞谢:“强虏未灭,臣何以家为?”高宗便也跟着打官腔:是呀,‘天下确乎不太平岳飞随即进言:“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何金寿认为这两句话所表达的智慧,虽平朴简括,却直道出一个至理,古今亦然!眼下被曝光了那么多贪官,不也证明了岳飞的话仍然适用。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岁月,“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依旧是“天下太平的保证。难怪古往今来,大将军无数,能有几人像岳飞这般留给后人如此丰厚的遗产?历经无数个世纪,其精魂依然熠熠生辉,成为历史的一种骄傲。

中华民族自立国以来,汉唐最为强盛,两宋最为衰弱,亡国也最为悲惨,而民族英雄的慷慨壮烈又远过于其他朝代。

就比如岳飞,连编纂《宋史》的元朝儒生也为其愤愤不平:“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者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岳)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 文中提到的岳飞“自为表答诏”,是指朱仙镇一战岳飞以500“背嵬骑兵”大败金兵10万之众,金兵主帅金术仓皇遁入汴京,而岳飞大军追至距汴京仅40多里。此时多名金将来降,父老百姓争相挽车牵牛,载糗粮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岳飞义气昂扬,谢绝端到眼前的酒,高言:“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就在此时宋高宗赵构下诏令其班师,岳飞惊骇,立马自写奏章:“金人锐气沮丧,尽失辎重,疾走渡河。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图之。”然而,高宗在一日之中竟连下12道催命金牌,创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纪录,最终把功莫大焉的岳飞送上了黄泉路。

朝廷既想杀他,自然就要为他罗织罪名,由御史中丞何铸主审。岳飞上得堂来,见满院衙役,举座高官,未发一言先撕开自己身上的衣服,露出背上深入肌肤的刺字:“精忠报国!”这是在他第三次从戎投军时,其母姚氏夫人请“针笔匠”刺下的。在宋代延续了唐末五代的习俗在兵士的脸或手臂上刺上军号,以防逃跑。后来演变成自愿在身上刺些花木鸟兽,抗金将领王彦的士兵,都在脸上刺了“誓杀金贼”的字样。岳母送给儿子的这4个字,也便成了岳飞的宿命。岳飞既然死心要“精忠报国”,为什么当时的一国之君宋高宗还非要置他于死地?

这就要先从宋朝的基本国策说起。

其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出身武夫,得天下后吸取了唐末国擅于将,将擅于兵,五代诸帝多由军士拥立的教训,制定了治国的大政方针: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经过北宋王朝百余年的贯彻执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已经演变成一种社会风气,乃至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地步。讲一件小事,可见一斑。1127年靖康之变时,秦桧与徽、钦二帝一起为金人北掳,金王将他赐予金朝左监军完颜昌(挞懒)为奴,他很快叛变钻营成功,竟被提拔做了完颜昌的参谋,以后又升为随军转运使。在完颜昌进攻楚州时,派他们潜回南宋做内应,路上因装束怪异,又是从北面来,被宋兵捉住,疑是金人奸细,要杀之邀赏。他情急哀告:“我乃御史中丞秦桧,你们这儿有读书人吗?唤来一问便知。”在那个兵慌马乱的年月,大兵杀个人跟切根黄瓜差不多,可他一喊叫自己是读书人,大兵们真就不敢下手了,将路边搭棚卖酒的王安道喊过来辨认。王安道曾中秀才,但并不知秦桧之名,出于“救人一命”的善意,上前拱手道:“秦中丞辛苦!”就是这落魄秀才的一句话,竟比军令还好使,大兵们立马把秦桧两口子给放了,连士兵对读书人都敬重到这般程度。就是他们这么随意地一放,却等于是要了岳元帅的命!待以后轮到读过书的秦桧要杀功高盖世的岳飞时,竟连他的老婆都能插嘴出主意。一日秦桧独居书房,吃完柑橘后把玩其皮,以指甲在上面划来划去若有所思…其妻王氏窥见,笑曰:“老汉何以无决耶?抓虎易,放虎难!”这个女人,阴险狠辣竟出乎其夫之上。秦桧掣然心动,写了张纸条送入大狱,当晚岳飞就遇害了。

君既重文,臣必轻武。文治固然可以制内变然不足以抵御外侮,所以宋朝长期积弱不振,国力最是衰败。大文人倒是出了不少,范仲淹、朱熹、司马光、欧阳修、苏东坡、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等,武将也都有极高的文学修为,岳飞的一曲《满江红》,成千古绝唱,其书法也大气磅礴,笔力千钧。稍后的文天祥,本来是状元出身,一带兵打仗便倒了血霉,注定死路一条。但他的《正气歌》、《过零丁洋》等诗作,却惊天地而泣鬼神,是为不朽。封建时代讲究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你岳飞光说“精忠报国”要为谁精忠,为谁报国?岳飞忠的当然是“大宋朝”,保的是整个“大宋江山”,这恰恰是赵构心中恼恨。靖康二年,宋徽宗和宋钦宗同被金人掳走,当时被掳走的还有宗室、后妃、文武臣僚等共计3000多人,称“靖康之耻”。宋徽宗有儿子31个,已有6人早亡,其余除赵构都被金人掳到北国去了,皇上的龙袍自然而然就穿到了他的身上。也可以说是国家的大灾大难成全了他,自此南宋开始,北宋结束。而岳飞的大忠是要一雪靖康之耻,直捣金人老巢,迎回“二圣”。倘允许他乘胜一路打下去,直到把父亲宋徽宗和哥哥宋钦宗都接回来,那宋高宗赵构又往哪儿摆呢?岳飞的“尽忠报国”岂不要弄得他皇帝当不成了?所以岳飞越是胜利在望,越要把他调回。光是把岳飞调回来也不安全,他的大军已深孚众望,被百姓称做“岳家军”…只要岳飞还活着,赵构的皇上就当不安稳,不杀不足以去心病。自古都是“君疑臣,臣必死”。甚至当秦桧及其爪牙万俟等,实在凑不出更多罪证,写奏章准备放岳飞的长子岳云一条生路时,宋高宗竟然朱笔一点,将勇冠三军、功不可没的岳云和张宪也一并处斩,以绝后患。足见其狠毒,也证明杀岳飞并非巨奸秦桧所独为,赵构才是幕后主使。

其时为公元1141年,历十二月二十九日晚,大理寺监狱得密令,佯称请岳飞沐浴,拥其入密室。

突然从两旁蹿出大力军士,用棍棒猛击岳飞身体两侧的软肋…谓之“拉肋而死”。用如此下作的残暴手段,虐杀了南宋最大的功臣岳飞之后,赵构和秦桧才商议了一套“说词”向天下宣示。这就是说先秘密行刑,然后才下判决书。岳飞当时只有39岁。为了刺激他,生前曾特意安排让他见到了披枷戴锁满身血污的爱子岳云和爱将张宪,其状惨不忍睹。岳飞目皆裂,悲愤难抑,拿起狱卒为他准备写自诬状的笔,蘸墨在狱案上写了8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不错,“天日”终有“昭昭”之时。在国运垂危之际,奸帝奸臣合谋残杀国之栋梁,极大地刺激和调动了朝野上下和广大百姓的复杂情感,这里面有憎义愤、悲怆、惋惜、不平等等,所有这一切又都化为对岳飞的同情和敬慕。同情产生亲近,亲近推动流传,流传催生神话……古今中外的历史上被神化的人物,大多没有太圆满的结局。耶稣被叛徒出卖钉死在十字架上,生前不甚得意,颠沛流离“若丧家之犬”的孔子,死后却渐渐成了圣人,英雄一世,最后却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而打了大败仗,竟连自己的脑袋都被人偷走了的关羽,却一步步地成了“武圣人”、“武财神”;还有六出祁山终未成功的诸葛亮,也被演绎得神乎其神的完美……岳飞却不一样,在他死后宋高宗授意秦桧销毁大量史实记载,尽力抹杀岳飞的功绩。所以在后人对岳飞的颂扬中,不仅没有夸大和神化,相反还需要把朝廷涂改和抹杀的史实加以搜集和挖掘。尽管如此,在岳飞被害死的那一刻,也波澜壮阔地登上了他生命的巅峰,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将千秋万代接受民族的崇敬。

是岳飞,强烈而鲜明地提升和区分了中国式的忠奸文化。中国有无以计数的各式各样的庙,只有在各地的岳飞庙前,才塑有奸臣、叛徒和小人的跪像。而且民间传说击桧之头,永不头痛,击桧之心,不心痛。在永远跪着的群丑两侧,有这样一副联:“蓬头垢面跪阶前,想想当年宰相;端冕垂旒临座上,看看今日将军。”让历史,让民族的良知,让古今百姓,出一口胸中恶气,大快人心。然而岳飞的遗产却不仅仅是这些。他生前可以说什么都没有留下,甚至被害时堪称“死无葬身之地”,是狱卒顺冒灭门之险将其遗体偷出来,葬于密处。21年后岳飞平反昭雪,由隗顺的儿子献出岳飞遗体,朝廷重新将其葬于临安栖霞岭下。至今,岳飞葬在杭州,他的祖父母和父亲葬在原籍河南汤阴,他的母亲和妻子却葬在当年他驻过军的江西九江卧虎舔尾山,更不要说他的后人,过世的葬于哪里的都有,在世的遍布中国各地,乃至东南亚和世界其他一些地方。可见岳飞生前死后都属于这个民族,献身于这个民族。他的故事也还在继续……

时间关系,其他两位下次再聊,敬请关注,期待你的参与,谢谢。

查看知识库全部提问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