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景公时期,晏婴用“二桃杀三士”除掉三员猛将,但是,如果晓之以理,辅之以德,然后为国用不是更好吗?你怎么看?
齐景公要赏赐三名勇士,晏子为什么让他只赏赐两个桃子?春秋时期,齐国有三位将军: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他们能征善战,而且意气相投,结成了异姓兄弟。他们在朝中势力强大,对百官十分傲慢,连国君齐景公也要让他们三分。民间议论纷纷,怀疑这三人早晚会谋朝篡位。
齐国宰相晏子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深为忧虑。他思索再三,求见齐景公,小声说:“外头流言蜚语很多,说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位将军势力越来越大,恐怕是个祸害啊!与其养虎为患,不如痛下决心,解决了他们 齐景公沉默了很久,问晏子:“有什么稳妥的办法?”晏子附在齐景公耳边,如此这般说了一通,齐景公频频点头。天,三位将军接到齐景公的命令,召他们进宫领赏。三人兴冲冲来到宫中,只见案上摆着个华丽的金盘,盘里有两只芬芳扑鼻的大桃。晏子说:“宫中最好的一棵桃树上结了果实,大王想请三位将军尝尝鲜,可现在只熟了两个,还是请将军们根据自己的功劳来分吧。”公孙接是个急性子,他抢先说:“想当年我曾在密林捕杀野猪,在山中搏杀猛虎,我还得不到一个桃子吗?”说完他上前拿走一只桃子。
田开疆也不甘示弱:“真的勇士,能够打败来犯的强敌。我曾两次领兵作战,守护齐国人民,还不配享受一个桃子吗?”他自信地拿起另只桃子。 古冶子本来还想客气一下,不料一眨眼工夫桃就没了,顿时怒火中烧:“你们是很勇猛。
可当年守护大王渡黄河,我在激流中杀死了巨大的鳖怪,救了大王!我是勇敢不如你们,还是功劳不如你们?”古冶子越说越激动,突然拔出了腰中的宝剑。大惊之下,公孙接和田开疆也拔出了宝剑 殿前的卫士们见状一齐拔出刀剑,将三位将军团团围在中间。宫殿中顿时寒光四射,气氛异常紧张。
这时,晏子在旁边假意劝说道:“三位将军都是国家栋梁,又是结义兄弟,这只是两只桃子而已啊。” 公孙接猛然惊醒,叫道:“古冶子论功劳、论勇猛都不在我俩之下,却没有得到桃子,这是当众羞辱他!我作为兄弟,还有什么脸活在这世上?”说着把剑往脖子上一抹,立刻鲜血喷涌,倒在地上。田开疆大为震惊,说道:“公孙接说的是,古冶子功劳大却没有桃子吃,我们做出这等不知羞耻之事,何必再活?”说完也自杀而死。 古冶子大惊失色,突然清醒过来,叫道:“我们是兄弟,可我竟为了一只桃子逼死他们,还有脸活在世上吗?”于是也自刎而死。
齐景公听说了事情的经过,暗暗松了一口气,但也有些伤感,于是下令将三人葬在一起。就这样,“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
据《晏子春秋》记载:三位勇士都有打虎的本领,狂傲的不得了,“晏子进而趋,三子者不起。”看到晏子进来了跟没看见一样,坐在那不理,毫无礼节,晏子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所以晏子对齐景公说:“此(三士)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
有人认为,晏子之所以要杀掉这三个人,是因为他们对晏子的傲慢无礼,我们且不说对不对,先来看看晏子的为人吧。
晏子共辅佐了三代君王,分别是灵公,庄公,景公。
齐庄公六年(公元前548年),五月,晏婴听说齐庄公被崔杼所杀,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带着随从前往齐都去吊唁庄公。晏婴独自闯入崔家,脱掉帽子,捶胸顿足,不顾一切地扑在齐庄公的尸体上,号啕大哭了一场,然后起身离去;崔杼的左右欲杀掉晏婴,崔杼对晏婴也早已恨之入骨,但转念一想,对身边的人说:“他是百姓所仰望的人,杀了他,我就会失去民心。”
试想一个痛恨他的人都能想到他是多么的受百姓爱戴而不愿杀他,可见晏子的为人了。
齐庄公六年(公元前548年),崔杼立庄公异母弟杵臼为君,即齐景公。景公即位后,让崔杼当右相,庆封当左相。二位国相怕国内动乱不稳,就说:“不愿与我们二人盟誓者,死。”晏婴不肯参加盟誓。庆封想杀晏婴,崔杼说:“他是忠臣,放过他。”
所以综上所述,我觉得晏子的为人肯定是没有问题,而且历史上也有公正的评价,绝对是一代贤臣。
田开疆,公孙接,古冶子都是齐景公身边的勇士,备受景公的爱戴,而且允许他们佩剑上殿,但是他们皆勇猛异常,居功自傲,不讲礼仪,都是一群莽夫之辈,晏子以为不除此三子,必后患无穷,遂建议景公杀掉他们。
景公一方面爱惜人才,不舍得杀掉他们,一方面又担心武力无法将其制服。
于是晏子让齐景公赏赐二桃,让他们论功而食。公孙接以自己曾经搏击野猪和幼虎先拿一桃,田开疆以自己曾经引兵退敌也拿下一桃,古冶子本想谦让一下,抬头确被前两个人拿光了,于是情急之下,说自己曾经陪景公渡河,曾斩鼋除怪,自持功高,拔剑而起。田开疆和公孙接此时羞愧万分,说道:“论勇论功,都比不上你,拿桃不让,是贪心,不敢自杀,是没勇气,因而都退还了桃子自杀。古冶子认为自己独生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不死无勇,也自杀了。三士既死,景公以士礼安葬。
晏子以二桃杀三士,消除了政治隐患,其智慧非同寻常。
此三人虽然都是自己羞愤自杀,但不难看出他们都是鲁莽之辈,若晏子和他们讲道理,他们当下能听进去,但心中必有疑虑,心中存疑,再被人利用,势必危害到君王的统治。所以晏子还是很有政治眼光的。
作者:资深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献这个计策的人本人就是这个国家的重大决策者,因为害怕国王的宠臣扰乱国家的秩序,也有可能是羡慕嫉妒国王对这三人的宠幸,害怕影响自己的利益才出这样的计策。从中国的历史发展规律来看,君王的宠幸之臣很少考虑国家的长远大计,只是考虑自己的厉害得失。互相争宠。完全不会去考虑国家的利益长此下去肯定会对国家的发展形成阻碍,而作为一个国家的宰相肯定想的是排除异己,增长自己的实力,所以现在每个人自己的立场上这三个人必死无疑,因为他们的出发点是维护自己已经得到的利益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牺牲国家利益。而作为宰相不单单考虑的是自己的权势还有整个国家的发展,任何对整个国家的利益的损害和干扰都会让宰相这个国家意志的代表下决心解除桎梏,除之而后快。三个国王宠幸的人对整个国家已经一点用也没有,仅仅成为国王宠幸的佞臣,对国家的发展一点用处也。对三个士来说无法证明自己的独一无二是很没面子的一件事,但是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却成为了绊脚石,所以三士必须死,自由这样整个朝廷才会明白
我以前看语文课本上这篇也有这个疑问。但事实上这篇故事在单独领出来的时候,没有处理好交代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整体环境。
当时因为齐王好勇士,在全国招募各类力气大功夫好的人,并专门设立“勇爵”,幸运儿受封后就一跃成为士大夫阶层。这本来是件好事,但具体办理却没有一个靠谱的章程。因为选出来的基本上都是好狠斗勇,乱吹牛皮,死要面子的人。最为严重的就是“勇于私斗,怯于公斗”。平时在国内打架吃酒游手好闲,上了战场却没啥大用。因此,晏婴才想彻底铲除这批人,而三士作为这个“祸乱”阶层的领头人自然是要优先除掉的。
三士自视功高,已影响其地将军提升,加之欲树威倍,杀三士最易形成
可能是杀到国王的七大姑八大姨,要丞相商量怎么杀就是没有得商量了
为了两桃就能互杀的货,你放心让他们待在身边。为了两桃就能互杀的货,你有信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算你费劲力气洗完脑,就不怕被别人洗回来?蠢货,还是让他们有多远死多远吧。
蠢才所为,有私人想推,却杀国士。
我倒宁愿相信,在决定杀他们之前,晏婴等人有试过说服他们。
一个国家的强大,整体凝聚力比个别所谓勇士更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