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网登录
石塘网

从盛唐大曲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为何成了绝响?

从盛唐大曲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为何成了绝响?

从盛唐大曲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为何成了绝响?

1022人浏览最新回答 2022-08-09 21:07:31
回答
共7个回答

唐玄宗开元年间,经济繁荣昌盛,政治统一稳定,各民族融合,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唐朝的音乐舞蹈艺术进入了“黄金时代”。《霓裳羽衣舞》(本名《霓裳羽衣曲》)是其中最出名的代表,是中国古代舞蹈史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品,流传200年后成为绝响。

《霓裳羽衣舞》主要描写唐玄宗爱慕神仙,自己飞升到月宫见月宫仙女的神话故事,本来是祭祀太清宫的老子时演奏的音乐。

《霓裳羽衣舞》中音乐曲目是唐玄宗亲自动手创作了前半部分,后半部分融合了西域敬献的印度《婆罗门曲》的音调,融合而成,可谓是中西合璧了。唐玄宗崇尚道教,他也想帝位永存,享受荣华富贵,其中的羽衣二字是道教神仙文化中“羽化登仙”的代表物品,唐玄宗也想长生不老。(大明宫内的演出剧照)

《霓裳羽衣舞》真正盛行还离不开舞蹈的表演者——杨玉环,杨玉环是第一个将《霓裳羽衣舞》编排成舞蹈的人,而且她的表演登峰造极,该舞蹈经常在大明宫内上演,有时也到华清池表演,成为当时流行的音乐舞蹈剧。唐玄宗和杨玉环不但是夫妻,还是艺术知音。(知音——唐玄宗和杨玉环剧照)

《霓裳羽衣舞》为何成了绝响?

《霓裳羽衣舞》盛唐时期的艺术作品,是唐玄宗和杨玉环共同完成的大作,两个人俨然是神仙伴侣。可惜好景不长,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14年)安禄山起兵造反,爆发“安史之乱”,唐朝由鼎盛急剧衰落,唐玄宗成了太上皇,没了权力,杨玉环在马嵬坡吊死。《霓裳羽衣曲》中的神仙伴侣下场悲惨,自此后该舞蹈曲目在唐朝宫廷内几乎没有上演,成了衰落的代名词。(李煜和小周后剧照)

200年后,南唐后主李煜喜欢诗词艺术,他得到了《霓裳羽衣舞》的残篇,他和皇后周娥皇(大周后)以及乐工复原了《霓裳羽衣曲》,并进行排练上演,但已经没有原来韵味。南唐后主李煜的命运也够惨的,大周后病逝,南唐被北宋灭亡,自己成了阶下囚,他的皇后小周后还经常遭受宋太宗赵光义的凌辱。《霓裳羽衣曲》因为李煜成了靡靡之音,亡国之声,后世王朝都忌讳,消失在宫廷表演中了,民间也少有上演,曲目散落于民间,不复上演。

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曾经多次欣赏《霓裳羽衣舞》,作有《霓裳羽衣舞歌》,其中描述道:

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现代艺术家根据南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记载的《霓裳羽衣舞》,编成了现代版《霓裳羽衣舞》进行表演!(现代版)

+关注

《霓裳羽衣舞》怎样谱写而成,有好多种说法,是唐朝乃至现在的歌舞曲作之中的上乘佳作,人们只要说起大唐的盛世之景,就会遥想起《霓裳羽衣舞》,而浮想联翩。《霓裳羽衣舞》又名《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李隆基登洛阳三乡驿,望女几山所作,用于在太清宫祭献老子时演奏。是唐室中最著名的舞曲,又说是:玄宗用太常刻石方式,根据西域的乐曲《婆罗门曲》改作而成。又传此曲前部由玄宗望女几山有感而作,后部由印度《婆罗门曲》改编。

《霓裳羽衣曲》作为玄宗的得意之作,先是仅在宫廷演奏,杨玉环华清池初见唐明皇,玄宗即以演奏此曲,后长达十六年的安史之乱,名噪一时的宫廷名曲《霓裳羽衣曲》就不再宫廷演奏,但其他地方还在演奏此曲。唐代衰亡之后,此曲几尽失传。

《霓裳羽衣舞》在宫中的淡漠,标志着一个盛世的衰落,唐代终结之后,喜好诗墨文章的南唐后主李煜得残谱,大周后和乐曲曹生按谱寻声,补缀此曲,但已无原曲之神韵。北宋大兵压境,石头城城破之时,李煜损毁其谱,奏响国破家亡的哀音。

南宋年间,著名学者姜夔游长沙,在乐工古书发现此曲商乐曲十八拍,连同乐谱保留下来。

+关注

在回答从盛唐大曲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曲》为何成为绝响这个问题之前,先说说它的来历。

关于霓裳羽衣曲的来历,有许多个版本,在此不一一赘述,只和大家说说我觉得最浪漫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刘禹锡诗云: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说的正是唐朝时期,唐玄宗中秋节在皇宫与方士罗公远欣赏月景,方士取出拐杖抛向天空,顿时化作巍峨华丽的广寒宫。他们立即进入广寒宫,见仙女们翩翩起舞,伴着幽雅的仙乐。唐玄宗暗中记下乐曲回来后让乐师作成《霓裳羽衣》,杨贵妃也扮仙女跳舞,曲成舞罢,顿成仙景,众人瞠然。下面说说《霓裳羽衣曲》的盛衰。

一,朝廷大臣张说写《华清宫》曰:“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这无疑最能反映盛唐时期霓裳羽衣曲的辉煌了。

 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晚唐著名诗人杜牧这首《过华清宫》与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的诗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开元、天宝年间曾盛行一时的《霓裳羽衣曲》,自天宝年间战乱之后曲终舞破,便在大唐的宫廷中销声匿迹了。但是到了后来,由于《霓裳羽衣曲》乐调优美,构思精妙,以后各藩镇也纷纷排演此曲,因此唐代文人都有歌咏或笔录。以后,随着大唐王朝的衰落崩溃,一代名曲竟然“寂不传矣”。到了晚唐,此曲已被许多人淡忘。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偶得残谱,昭惠皇后周娥皇与乐师曹生按谱寻声,补缀成曲,并曾一度整理排演,但已非是原汁原味了。

三,南唐后主李煜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随着这一阙乌夜啼,唐朝彻底衰亡了,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自此,骊山宫殿残,无人舞霓裳。

因此,《霓裳羽衣曲》之所以成为绝响,对作品本身而言,失传是偶然。但把整个事件用历史的眼光看,它的消亡却是必然。










+关注

唐玄宗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君主,他开开创了经济繁荣,四海升平的开元盛世。在臣民的颂扬声中,他灵感奇发,欣然而作《霓虹羽衣曲》。这《霓虹羽衣曲》乐调优美,构思精妙,初用于太清宫祭献老子时演奏,后经李隆基亲自吹笛导引,杨玉环编舞,众宫女彩排而成宫廷文化盛宴。

悠扬沉郁的音韵,带给人如痴如醉的梦幻。这音乐是对美景的赞歌,是对极乐世界的向往。

曼妙的舞姿,象神鹰翻转,又似仙女腾挪,仿佛信马由缰,又好象花间翩迁,表的是欢乐,显的是惬意。

蝉翼般的羽衣,透着靓丽的肌肤,扬溢着青春的激情,更是羽化成仙的神往。

唐玄宗不愧是天才,巜霓虹羽衣曲》在他的指导下,很快红遍宫廷内外,各地竟相排演,称颂不断。然而,他只顾沉缅歌舞和美色,将大唐重器交由奷相李林甫打理,致使安史之乱暴发,弄得自己仓惶逃命、杨贵妃身死马嵬坡,国家由盛而衰。安史之乱后此谱失传,此谱逐渐遗忘,此曲遂成绝响。

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偶得残谱,大周后与乐师曹生按谱寻声补缀成曲,两百年后再次奏响《霓虹羽衣曲》,然已非原味。不久金陵城破,李煜烧毁曲谱,皇室被虏。宋太宗多次强幸小周后,面对国破家亡,皇后受辱,李煜生不如死,痛苦万分,《霓虹羽衣曲》成了南唐哀曲。

南宋丙午年间(1186),姜夔旅居长沙,一次登祝融峰在乐工故书中偶然发现了商调霓虹曲的乐谱18段,他为“中序”第一段填了一首新词,即《霓虹中序第一》,连同乐谱一起被保留下来。巜霓虹羽衣曲》共36段,分散序(6段)、中序(18段)、和曲破(12段)三部分组成,参舞者30人,每次10人,借助声乐、舞蹈、服饰着力描绘神奇缥缈的仙境,以及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

现在排演的巜霓虹羽衣曲》,是由已故上海音乐学院叶栋教授,根据敦煌藏经洞唐代敦煌曲谱残卷与宋词人姜夔发现的著名唐代法曲巜霓虹羽衣曲》“中序”部第一段乐曲组合再编而成。舞曲的内容表现仙真在上界的生活情状,有“上元点环招萼绿,王母挥诀别飞琼”的道教神话场景。

《霓虹羽衣曲》从兴到衰,又从衰到复兴,承载着帝王的起落,见证了历史变迁。


《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现在,它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唐玄宗作曲,安史之乱后失传。在南唐时期,李煜和大周后将其大部分补齐,但是金陵城破时,被李煜下令烧毁了。到了南宋年间,姜夔发现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这些片断还保存在他的《白石道人歌曲》里。

盛唐时期,我国经济上繁荣昌盛、政治上统一稳定,各民族相互融合,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发达,大大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造就了中国舞蹈艺术的“黄金时代”。唐代舞蹈在前朝舞蹈发展的基础上,达到成熟和完美。唐代舞蹈种类齐全,形式多样,分工精细,由典礼晏享舞蹈向娱乐欣赏舞蹈的转化,是唐代舞蹈走向成熟的标志。“其中,影响最大,最著名的是《霓裳羽衣舞》”。“《霓裳羽衣舞》是一部具有较高艺术水平、有较高欣赏价值的宫廷舞蹈,流传数百年之久,为我国古代舞蹈史中影响较大的一部作品。”《霓裳羽衣舞》是代表作品,无论在音乐创作、舞蹈构思、编舞表],还是在舞美设计、场景布置等方面,都是唐代舞蹈最高水平,成为经典之作。当我们提到《霓裳羽衣舞》,就自然要谈到它的乐曲———《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曲》是唐明皇玄宗的一大力作,是唐代“法曲”,也是“大曲”中颇具有代表性的乐舞,其格局严谨,变化丰富。据说唐明皇玄宗到东都洛阳西郊的三乡驿巡游时,看到了女儿山,忽有所感,按自己的创作意图和音乐构思所成。有史料记载:“《霓裳羽衣曲》者,是元宗三乡驿望女儿山所作也

+关注

谢谢悟空邀请,霓裳羽衣舞,是唐代宫廷乐舞,用于在大清宫祭献老子时演奏,安史之乱后失传,南宋发现商调霓裳曲乐谱十八段,唐代歌舞集大成之作,至今仍是音乐舞蹈史上的璀璨明珠。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李煜和周皇后凭着自己音乐天赋,复原失传200年的霓裳羽衣曲,是音乐史上的奇迹,霓裳羽衣舞蹈,传说是唐玄宗李隆基所作,由宠妃杨玉环作舞表演,现原舞己经失传,现在表演是根据文字记载和诗歌描写想象再创作的,音乐采用长安鼓乐作素材,舞蹈吸收陕西和敦煌壁画某些舞姿造型,采取唐大典结构形式。唐朝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在诗,书,画,乐涌现大量名家,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书法家吴道子,音乐家李龟年,唐朝接纳各国交流学习,形成多元文化。但是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致使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藩镇军阀割据各地方节度使权势越来越大,均田制瓦解,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安史之乱致使人口锐减,土地大量荒废无人耕作,唐朝从兴旺走向衰败。当时隋朝人囗六千万人,唐朝人口最高峰达1.4亿人口。

+关注

裳羽衣曲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现在,它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为唐玄宗所作之曲,用于在太清宫祭献老子时演奏。安史之乱后失传。在南唐时期,李煜和大周后将其大部分补齐,但是金陵城破时,被李煜下令烧毁了。到了南宋年间,姜夔发现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这些片断还保存在他的《白石道人歌曲》里。

今日的《霓裳羽衣曲》是由已故上海音乐学院叶栋教授根据敦煌藏经洞留存的唐代敦煌曲谱残卷以及收录有唐代筝曲的日本筝谱集《仁智要录》解译的筝曲与宋代词人姜夔发现的著名唐代法曲《霓裳羽衣曲》“中序”部分第一段

《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现在,它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唐玄宗为道教所作之曲,用于在太清宫祭献老子时演奏。舞曲的内容表现仙真在上界的生活情状,有“上元点环招萼绿,王母挥诀别飞琼”等道教神话场景。唐高宗,玄宗等人亲自撰写青词,表彰,供道士祭献祈祷时使用,一些大臣文人亦竞相效仿,从而更加提高了道教文学的水平。安史之乱后失传。在南唐时期,李煜和大周后将其大部分补齐,但是金陵城破时,被李煜下令烧毁了。到了南宋年间,姜夔发现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这些片断还保存在他的《白石道人歌曲》里。

来历

此曲约成于公元718~720年间,关于它的来历,则有三种说法,但只有第一种说法见诸史书记载,备此一说仅供参考:[1]

具《杨太真外传》载玄宗登三乡驿,望见女几山(传说中的仙山),触发灵感而作。

《杨太真外传》载:霓裳羽衣曲者,是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几山所作也。故刘禹锡有诗云:“伏睹玄宗皇帝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开元天子万事足,惟惜当时光景促,三乡驿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三乡驿者,唐连昌宫(洛阳宜阳县的离宫)所在也。

第二种说法则是根据《唐会要》记载:天宝十三年,唐玄宗以太常刻石方式,更改了一些西域传入的乐曲,此曲就是根据《婆罗门曲》改编。[1]

第三种则折中于前两种说法,认为此曲前部分(散序)是玄宗望见女几山后悠然神往,回宫后根据幻想而作;后部分(歌和破)则是他吸收河西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曲》的音调而成。

唐玄宗引《霓裳羽衣曲》为得意的作品,开始仅在宫廷表演,开元二十八年,杨玉环在华清池初次进见时,玄宗曾演奏《霓裳羽衣曲》以导引。当时,大臣张祜《华清宫四首》云:“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霓裳羽衣曲》在开元、天宝年间曾盛行一时,天宝乱后,宫廷就没有再演出了。由于《霓裳羽衣曲》乐调优美,构思精妙,以后各藩镇也纷纷排演此曲,因此唐代文人都有歌咏或笔录。以后,随着唐王朝的衰落崩溃,一代名曲《霓裳》竟然“寂不传矣”。其实到中唐,此曲已被许多人淡忘。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得残谱,昭惠后周娥皇与乐师曹生按谱寻声,补缀成曲,并曾一度整理排演,但已非原味了。

查看知识库全部提问
查看更多文章